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創新科技推動香港經濟

更新時間:2017-01-17 10:13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68169

創新科技推動香港經濟

以創新科技推動經濟發展,已是全球大趨勢,在亞洲,日、韓、新加坡等,都是走這條路,香港焉能例外?許多人未必察覺,原來創新科技已位列香港六大優勢產業。在2000年,香港已成立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及創新科技署,接着興建了科學園。現時科學園的出租率逾85%,工業邨也超過90%。之後,政府成立了六個項目的研發中心。2015年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局。政府推動創新科技,雖仍有改善空間,但已不遺餘力!

香港有條件發展創新科技,皆因本港有良好的科技基礎設施。根據《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的科技基礎設施,連續五年排名全球第一。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2015年全球資訊科技報告》顯示,香港的流動網絡覆蓋率,高踞榜首。在發展物聯網、大數據分析、雲端計算、資訊和風險管理、網絡保安等等方面,香港都有優勢。

兩年增50% 初創企1600間

另一項國際研究則顯示,香港初創企業生態環境的增長,去年全球第五。現時(至2016年底),本港初創企業約有1600家,比2014年增加了50%,可見不少港人都看準商機,投身創新科技行業。《福布斯》(Forbes)雜誌在亞洲科技、金融、藝術等十個領域,各評選30位30歲以下的領袖,其中三人來自香港數碼港的培育計劃。

創新科技署設立的50億元創新科技基金,居功不少。屬下的「院校中游研發計劃」,鼓勵教資會資助的大專院校師生,從事中下游的應用研究。

此外,還有政府的研究資助局,現時申請撥款的成功率超過三成,和其他國家和地區比較,比例算是較高的。

創新科技基金向六所指定大學,提供科技創業資助,鼓勵大學師生創業及中下游研發,將大學科研成果商品化。理工大學的微型基金,近幾年已用了約1300萬元,孕育了逾130間公司,近八成仍在運作,比例亦高。城大高等研究院,主力研發健康一元化、數碼化社會、智能城市三大主題。其他院校,則會在機械人(robot)技術、智慧城市和健康老齡化等,三個重點領域研究及發展。

創新科技推動香港經濟

董建華說過:保障香港法治經濟與競爭力

香港回歸即將20年,這些年來,香港無論在法治、「港人治港」、市民的生活自由等,始終按照「一國兩制」的設定,沒有受到絲毫的損害。我在這裏套用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先生,於今年五月訪港時說的一句話,他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他說的「初心」,就是指當年鄧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本意就在於國家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大前提下,保留香港的特色和優勢,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而這個構想,關鍵是在「前提」二字,先有「一國」,後有「兩制」,亦即是說,香港是中國主權內的一個特區,如果香港脫離了這個關係,就再不是「一國」,違反了主權的原則,「兩制」亦會不再存在。

回歸以來,中央政府一直信守「一國兩制」的承諾,堅守維持香港現行社會、經濟制度、生活方式不變,亦保障言論、出版、宗教、集會、結社、旅行、遷徙和通信等自由;在私人財產、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及外來投資等亦嚴格受到法律保障。所有這些我們香港人珍惜的事物和價值,都在「一國兩制」的制度下一一實現。

法治一直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基本法特別為香港的法治提供了穩固的基礎。世界銀行進行了一個名為「世界管治指標」的研究,審度了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的管治指標,以100分為滿分,香港特區在1998年的法治指標是80.4分;在2014年更達至93.8分。這個評分,足以證明回歸後香港的法治,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其他如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亦連續22年評選香港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國際著名的加拿大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2016年最新的經濟自由度報告,亦再次把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香港的競爭力,同樣受到「一國兩制」保護,甚至提升。最近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Business School) 發表的《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再獲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以上幾個報告和評選,都是國際有力的見證,香港在「一國兩制」的運作下,始終保持強健的經濟活力;「一國兩制」是香港社會民生發展的基石,亦是香港經濟發展的一個「護身符」。基石從來沒有動搖過。

創新科技推動香港經濟

沒有「一國」就沒有「兩制」

在信守「一國兩制」的同時,我們需要清楚明白,國家對民族大義問題的態度也是斬釘截鐵、堅定不移的。

這幾天翻看鄧小平先生文選,讀到了他於29年前,即1987年4月,在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的精闢發言,他當時談及香港日後發展狀況,正正印證了今時今日香港所發生的事情。

打開門戶 吸納各方人才

縱使如此,不少香港人仍然認為,從事科技創新業,前途遠遠不及金融、法律、醫護等行業。無論在大學讀理工科,或畢業後投身科技創業的人,比起其他國家地區都較少。搞創新科技,既不能單幹,而要講集體研究,人才質量,是成功關鍵。深圳興辦科研,起步比香港遲,現時已超越了香港,皆因深圳創業和就業機會高,人工高,自然吸引到人才。美國的成功秘訣亦在此,打開門戶,吸納各方人才。另一方面,全靠外來人才發展創新科技,基礎不穩固。外來人在本地做五年、十年後便可能離開,歸根究底仍需培養本地人才!

深圳和廣東省發展較快,對香港也有利。香港可背靠內地,創新科技企業可與深圳或內地企業,在設備、科研等全面合作,共同開拓市場。創新科技,不是立竿見影的企業,往往要投放不少資源,歷時五至十年,才有收成。汪滔的航拍器公司(按: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得深圳和東莞之利,也花十年才有成!關鍵在於,香港的年輕一代,是短視還是像上一輩的香港實業家般眼光遠大,能長年堅持下去?

根據中新網、大公網等綜合采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