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青年多交流有利發展創新

更新時間:2017-07-30 08:13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9101002

青年多交流有利發展創新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昨日在「2017兩岸及港澳青年發展論壇」上表示,隨着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蓮塘/香園圍口岸在明年年底前相繼落成,這三項重要基建項目將有助加強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聯繫,促進客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他又期望,粵港澳大灣區能夠成為兩岸及港澳年輕人實現夢想的平台,勉勵年輕人走出「Comfort Zone」(舒適區),到外面闖一闖。

「兩岸匯智基金會」和「龍願兩岸交流中心」主辦的「2017兩岸及港澳青年發展論壇」,昨日在柴灣青年廣場舉行,今年論壇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主題。出席論壇開幕典禮的主禮嘉賓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中聯辦副主任陳冬、中聯辦台灣事務部部長唐怡源、兩岸匯智基金會名譽顧問顧明均、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馬逢國、新世界集團執行董事紀文鳳、龍願兩岸交流中心主席陳嘉敏、兩岸匯智基金會召集人梁雄光,以及新青年論壇召集人鄧詠駿。

香港在大灣區地位更突出

梁振英在主持論壇開幕典禮後進行專題演講,向在場200多名來自兩岸及港澳的年輕人,講述大灣區最新發展情況。大學時期修讀建築測量系的梁振英,先以其年輕時的經歷為開場白。他說,自己在40年前,即23歲時從英國學成歸來後,便坐火車經羅湖口岸到深圳,了解當地發展,當時未有什麼商機。經過多年發展,深圳已從當年一個「小漁村、小農村」,發展為現時全國人均GDP最高的地方,足見內地發展速度之快。

梁振英續稱,到明年年底之前,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將有三條「大動脈」開通,包括以「一地兩檢」方式便利市民往來香港與內地的高鐵香港段、作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的港珠澳大橋,以及即將成為香港與深圳之間第七個陸路口岸的蓮塘/香園圍口岸,將令香港在大灣區城市群中的地位更為突出。他相信,上述三項基建的落成,有助香港與其餘十個大灣區城市的「生產要素、生活要素流通得更好、更快,時間成本更低。」

梁振英強調,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達6600萬,比全英國人口還要多;其經濟總量更與韓國和澳洲相近,相信香港能夠與澳門和內地各城市互補優勢,尋找發展機遇。他又表示,在發展創科產業方面,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能夠扮演不同角色,認為香港的法治和對知識產權的保障,有利培養創新理念;深圳有能力將一個創新理念快速地做出「原型」;其他城市則在批量生產方面具競爭力,「從0到1,在香港;1到100,在深圳,100到100萬,在大灣區其他城市。」

此外,梁振英又勉勵青年要走出「Comfort Zone」,不要只着眼於自己生活和成長的地方,要勇於到外面闖一闖,期望年輕人能夠在國家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之下,實現自己夢想,並為自己和國家打造更美好未來。

「2017兩岸及港澳青年發展論壇」旨在讓各地年輕人了解粵港澳大灣區不容忽視的發展潛力以及大灣區的各項政策及真實情況,從而思考自身定位。有教育界人士認為,年輕人應培養國家觀念和世界視野,以宏觀角度看待大灣區規劃,從而思考如何從中尋覓發展方向。

論壇昨日邀請數名曾在台灣讀書的社會人士分享經歷,眾人都希望年輕人能夠把握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所帶來的機遇。兩岸匯智基金會名譽顧問顧明均認為,深圳經濟發展快速,原因是當地擁有包容和開放的精神,「沒有排外,由零開始(發展),凝聚五湖四海的人才。」反觀台灣現時則變得保守,甚至出現「閉關自守」的心態。

宏觀角度看大灣區覓發展

畢業於台大歷史系的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認為,年輕人不論往哪方面發展,都需要建立歷史觀,稱香港青年應該要有「香港情懷,國家觀念,世界視野」,期望他們以宏觀角度看待粵港澳大灣區規劃。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王春新指出,國家目前有三大城市群發展戰略,包括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利用外資額,相當於京津冀和長三角城市群總和的一倍;而珠三角地區不論在出口量、利用外資額和對外投資額,皆佔全國超過百分之二十,可見大灣區對國家經濟發展具重要影響力。他估計,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將於2025年超越東京灣區,成為全球經濟總量最大灣區;更有望在20年後超越目前擁有六億人口的「東盟十國」,「不要小看它的發展潛力。」

根據中新網、大公網等綜合采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