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香港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

更新時間:2017-11-23 17:15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592469

香港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

十九大報告把“一國兩制”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結合在一起,為港澳發展和港澳工作指明了方向。連日來,中央駐港澳機構、中資企業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港澳特區政府、社會有識之士積極研讀、領會並引領各界了解、熟悉十九大報告的深義,人們對推進“一國兩制”事業信心更足、奮發有為的決心更強。

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近日召開傳達學習大會,安排部署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工作。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主任王志民說,十九大報告充分肯定港澳工作新進展,並確立“一國兩制”新定位,表明香港在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後,“一國兩制”事業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新的政治定位,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程中的地位更為重要,同時也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一國兩制”事業規律性認識的不斷深化。我們要積極進取,奮發有為,推動“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行穩致遠。

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表示,廣大澳區各級政協委員要始終如一發揮引領表率作用,把維護中央對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支持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積極作為,團結帶領澳門各界人士齊心協力謀發展、促和諧,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進民主,維護社會穩定,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憲制責任。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榮譽主席兼首席會長王國強指出,十九大為愛國愛港力量開拓新局面提出了新任務,愛國愛港社團要更加積極作為,包括保持對“港獨”勢力的遏制和打擊,更積極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壯大自身議政論政的能力。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陳幼南表示,潮屬總會將團結香港100多萬潮籍鄉親,凝聚各界愛國愛港力量,積極參與國家整體發展規劃,透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難得機遇,發揮優勢創造香港更美好的未來。

就十九大報告,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蔡毅表示,報告對港澳發展的要求,讓香港更加明確自己面對的無限機遇,明確未來發展的路向和重點,推動香港融入國家新時代發展大潮。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蔡毅25日在香港《文彙報》撰文稱,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牢牢掌握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中央對香港、澳門全面管治權”,這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報告同時又強調,“必須把維護中央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這為港澳融入國家發展新時代、把握曆史機遇指明了方向。報告中提出的“兩步走”、“兩個十五年”的戰略安排和宏偉目標,絕對利好國家、利好國人,更是對香港和香港民眾的利好。港人將成為國家邁向新征程、進入新時代這一偉大進程中的受益者。

蔡毅表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然要求。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香港只要繼續堅持“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從“國家所需”角度挖掘“自身所長”,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就一定能在國家不斷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新時代,扮演好重大國家戰略的首要境外推進平台、全球創新要素集聚平台、對外交流參與和傳播平台、國家“軟實力”提升和展示平台等重要角色。報告對港澳發展的要求,讓香港更加明確自己面對的無限機遇,明確未來發展的路向和重點,推動香港融入國家新時代發展大潮。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全面准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掌握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中央對香港、澳門全面管治權”,其中“牢牢掌握”四個字是最新提法,意義重大非凡。近年來,“港獨”公然四處活動,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必須堅決遏止。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王志民強調:“‘港獨’嚴重違法,絕不可能。在中國乃至全球全世界都是零空間,包括700多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國人,對“港獨”必定也是零容忍。”中央對“港獨”等采取的零空間零容忍的嚴正立場,堅決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牢牢掌握對港全面管治權的重要一環,也是保證“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基礎。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對香港來說,就是期待其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壯闊征程中獲取更大發展空間,發展好特殊優勢,繼續作出新的貢獻。港澳地區有諸多優勢,其中“一國兩制”是最大、最重要、最根本的優勢。只有堅守“一國”之本,才能收獲“兩制”之利。因此,全面准確貫徹“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不變形,是港澳同胞應該承擔的曆史責任,不容回避,不能推卸,不可懈怠。香港應該充分發揮在金融、管理、法治和人才方面的優勢。隨著國家總體發展,內地今天也更需要香港的人才和經驗。關鍵在於港人社會必須停止內耗,更不能讓“港獨”等危險主張抬頭,誤國害港。

蔡毅認為,當前中國已經開啟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邁上了一個新的發展台階。十九大報告對港澳事務的論述顯示,中央把全面准確落實“一國兩制”和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然要求,而港澳也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擔民族複興的曆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是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全民族、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夢想。“祖國好,香港好!”香港是祖國的一部分,相信這份藍圖一定會為香港同胞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及更廣闊的空間。香港應當借助祖國發展大勢,努力把自身建設得更加繁榮穩定。香港同胞一定會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抓住機遇,齊心協力,共同奮鬥,把香港管理好、建設好、發展好。

十九大報告提出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特區政府如何把握國家發展的機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辦公室近日回複媒體查詢時表示,香港會用好“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以積極有為的施政新風格,樂於承擔的政府新角色,善用理財新哲學,為香港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新動力。

“一國兩制”是解決曆史遺留的港澳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報告指出,新時期港澳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十九大報告明確的“融入觀”,為港澳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以“融入觀”促港澳發展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意涵。

第一,港澳要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這具體體現在港澳要融入國家的總體規劃,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明確定位、尋求機遇,主動制定地區發展綱要和規劃,既通過發揮港澳優長促進國家整體發展,同時積極主動尋求自身發展機遇,乘上國家高速發展的快車,優化與提升本地發展策略。

回歸港澳逐漸融入國家總體規劃的曆程。國家在“十一五”規劃時首次納入港澳因素,強調了港澳的相對優勢,肯定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澳門主要發展旅遊業的定位與分工。這是國家第一次將港澳納入總體發展規劃,體現了中央對港澳的重視,開啟了國家戰略規劃層面的港澳融入策略。

“十一五”時期主要在產業上強調內地與港澳的深化合作。“十二五”時期,將港澳納入國家規劃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十二五”規劃中,港澳部分單獨成章。在強調“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基礎上,規劃從三個方面定位港澳發展。

首先,規劃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支持香港發展金融、航運、物流、旅遊、專業服務、資訊以及其他高附加值行業,鞏固香港金融、貿易、航運等傳統產業和優勢地位。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

其次,支持港澳培育新興產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如支持香港社保、醫療服務、教育服務、檢測和認證、創新科技、文化創意等優勢產業發展;支持澳門推動經濟多元化,加快發展休閑旅遊、會展商務、中醫藥、教育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

再次,繼續深化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此階段,內地與港澳,特別是毗鄰港澳的廣東省與港澳深化拓展服務業開放的階段,多元合作機制和框架初步搭建並運行。

經過“十一五”與“十二五”時期的十年變遷,特別是期間經曆全球金融海嘯,國家在經濟發展上、在抗擊金融海嘯的能力與對全球金融秩序的影響,助推了新時期中國在全球政治經濟地位的上行,這為港澳依托國家騰飛之勢,深化融入國家總體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基於此,“十三五”時期,國家提出了融合度更高的戰略規劃框架,特別強調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設。

十九大報告著重強調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高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深化推進內地同港澳互利合作,並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需要強調的是,將港澳納入國家總體規劃,一方面以國家為主導,根據國家全局規劃,結合港澳相對優勢,為港澳定位;另一方面,港澳也需積極有作為,主動思考並開拓自身優勢,配合國家全局規劃,謀劃未來,積極有意識挖掘自身優勢與潛力,主動接觸並探索與內地,特別廣東省的合作機制。

第二,港澳要在發展戰略搭建上融入內地的機制。在國家總體規劃的指引下,內地與港澳需要搭建具體層面的合作機制,出台相關配套政策。回歸以來,內地與港澳搭建了多個合作框架。

2003年,《內地與香港關於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簽訂。十餘年來,內地與香港在CEPA的框架下,陸續簽訂十份補充協議和四份子協議。CEPA開啟了內地與港澳產業深度互動相融的進程。CEPA的簽訂標志著內地與港澳全面推進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貿易投資的便利化。此後,三地陸續搭建多個不同程度與領域的區域性合作框架。2017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在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意義上創新和深化內地與港澳的合作機制。

十九大報告指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性,這將成為未來港澳發揮相對優勢,在區域發展的層面上融入國家發展的基礎架構。在此框架下,港澳與內地可拓展跨區域基建工程的規劃,並以跨區域基建工程為依托,深化一小時生活圈的建設,三地探索出台更多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流動的跨區域政策,包括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政策、促進就業政策,以及促進跨區域休閑生活圈建設的政策等。

第三,港澳同胞要深化身份的融入,增強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發展壯大愛國愛港力量。維護社會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始終是“一國兩制”框架的根本原則,任何分裂國家與主權的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在此基礎上,要詳細制定可以切實增進港澳同胞身份認同的實施方案,並跟蹤評估實施效果,定期改善。

身份融入是“融入觀”的深層內涵,更是港澳能夠長期繁榮穩定發展的心理基礎。這不僅需要國家層面制定政策導向,更需要港澳特區政府制定具體政策。在民生議題上,未來港澳特區政府應更加重視惠民工程,讓港澳居民能夠切實感受到國家高速發展為百姓生活帶來的紅利。在青年議題上,港澳特區政府需要更加注重青年人的訴求與發展機遇。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會委任更多年輕人加入政府委員會,未來可探索更多類似機制,從民心上激發香港更多活力。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一項論壇上表示,香港背靠強大的祖國,有著無限的發展機遇,這是香港未來發展首要的信心來源。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特區政府也已在多個國家設立海外辦事處,並與多個地區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發揮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發表《新思想引領“一國兩制”事業再上新台階》的署名文章表示,實現宏偉目標,關鍵在於實幹。澳門特區政府定必繼續帶領廣大澳門居民,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澳人治澳”,弘揚愛國愛澳的光榮傳統,嚴格遵守憲法和基本法,把維護中央的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確保“一國兩制”在澳門不變形、不走樣。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近日透露,特區政府新成立了“行政長官創新及策略發展顧問團”和工業貿易咨詢委員會,從宏觀的角度審視香港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發揮作用。該局也會成立專門處理粵港澳大灣區事務的辦公室,既加強同國家部委、廣東省、澳門的協調,也在香港特區政府內部推動有關發展工作。香港特區政府各主要司局則表示,會積極推展相關政策,加強兩地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思路智庫理事長郝雨凡在報刊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一國兩制”下的澳門如何響應及利用中央的政策利好,不是中央單方面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是澳門社會發展轉型的問題。澳門一定要抓住曆史機遇,積極主動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借助祖國發展的強大勢頭,解決好澳門社會轉型和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努力把澳門建設得更加繁榮、和諧和穩定。

乘著十九大的東風,港澳之間的合作也在加強。10月27日,《香港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在港簽署。《安排》內容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知識產權、經濟和技術合作等范疇,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雙方的承諾超越世界貿易組織水平,為兩地業界的市場准入提供更佳法律保障。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也表示,港澳將共同積極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各自的獨特優勢,一起把握國家發展機遇,趕乘國家發展列車。

邁入新時代的香港,要正確處理“一國”與“兩制”的關系,是許多有識之士的共識。香港工商專業協進會會長詹美清指出,如果有人只強調“兩制”而忽略“一國”,甚至公然挑戰“一國”原則,就會幹擾“一國兩制”的持續准確落實,妨礙香港把握國家發展的良機。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為,從邏輯角度出發,如果沒有“全面管治權”,中央如何授權香港實行“高度自治”?所以國家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是香港“高度自治權”的來源和保障。

胸懷全局,香港會更好。香港市民路敏盈投書媒體表達心聲:十九大涉及香港的內容,凸顯了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和寄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國家不會漏下香港,香港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

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閉幕第二天,澳門各界青年舉行學習十九大座談會,10多位全國青聯委員、澳門青聯成員、學聯、新青協代表,以青年眼中的十九大為題各抒己見,表達感受。全國青聯副主席、澳門青年聯合會會長莫志偉說,澳門青年對於國家新發展理念感到自豪,並深深感受到國家繁榮富強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澳門青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進一步結合澳門的區情,以新的要求不斷提升、深化和鞏固好青年工作,為青年搭建平台,凝聚和團結青年力量,並重點加強澳門青年的愛國教育,深化內地和澳門青年之間的交流合作,使愛國愛澳力量能一代一代薪火相傳。

根據海外網、人民網、央廣網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