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毒霧圍城:倫敦戰霧記

更新時間:2018-04-01 09:25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4781485

毒霧圍城:倫敦戰霧記

2013年1月中旬,我國中東部地區厚重的霧霾久久揮之不去。一條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帶斜穿1/3的國土,從北京、天津到石家莊,從鄭州、南通到貴陽,空氣污染指數紛紛“爆表”,74個重點監測城市近半數嚴重污染,北京城區PM2.5值一度逼近1000。網民流傳著“厚德載霧,自強不吸”、“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等段子。

毒霧橫行,在全世界主要的發達工業國歷史上大都曾經經歷過,最典型的莫過于六十年前的倫敦大霧,倫敦人民的戰霧記也許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倫敦煙霧致死上萬人

工業革命以來,倫敦就以“霧都”揚名。煤炭是支持工業革命的核心燃料,經濟和技術飛速發展,伴隨而來的是城市污染急劇加重。當時的大多數工廠都建在市內和近郊,居民家庭又大量燒煤取暖,煤煙排放量急劇增加。城市發電也主要靠煤,以煤為動力的蒸汽機車拉著一節節燃煤專列開進首都。

煤炭在燃燒時,會生成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質。這些物質排放到大氣中后,會附著在飄塵上,凝聚在霧氣中。在沒有風的時節,煙塵與霧混合變成黃黑色,經常在城市上空籠罩多天不散,曾經客居倫敦的老舍先生描繪過這種“烏黑的、渾黃的、絳紫的,以致辛辣的、嗆人的”倫敦霧。

在莫奈的筆下,倫敦的霧是紅色的。19世紀末期,倫敦每年就已經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這樣的“霧日”,冬日破曉嗆人的黃霧成為倫敦的標志性景觀。

積累的塵霧妨礙交通,弄臟衣服,熏黑房子,一位建筑師曾經報告說他在墻上見到過厚達 4英寸的含硫污垢。高濃度的二氧化硫和煙霧顆粒還會危害居民健康,進入人的呼吸系統后會誘發支氣管炎、肺炎、心臟病。倫敦居民的肺結核、咳嗽的發病人數比在世界上所有其他地方都多,整個倫敦城猶如一個令人窒息的毒氣室一樣。

風是驅散這些毒霧的唯一希望。但是1952年12月4日,一個移動緩慢的高氣壓滯留在倫敦上空,導致大氣濕度增加、風力微弱,煤煙極難擴散,12月5日,倫敦即開始大霧圍城。市中心空氣中的煙霧量幾乎增加了十倍,全城能見度下降到驚人的程度。

盡管市民們緊閉門窗,可是煙霧還是向室內擴散。英國倫敦著名的莎德勒威爾斯劇場正在上演歌劇《茶花女》,台上演員演的賣力,台下的觀眾卻有些坐不住了,因為觀眾的視線越來越模糊,演出最終因為觀眾看不清舞台而被迫中止。不獨劇院,電影院里的觀眾也看不到銀幕。街上行人的衣服和皮膚上沾滿了骯臟的微塵,公共汽車的擋風玻璃蒙上煙灰.只能開著霧燈艱難地爬行。公路和泰晤士河水路交通都幾近癱瘓,警察不得不手持火把在街上執勤。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激增,而濃霧使救護車根本動彈不得。市內某些地區的能見度曾經降到零,人們連自己的腳都看不到。當時,倫敦的警察不得不使用噴著巨大火苗的燃氣瓶,以便在煙霧中能看清別人,并被別人看到,倫敦的交通幾乎癱瘓。

煙霧使數千倫敦人染上了支氣管炎、氣喘和其他影響肺部的疾病,從12月5日到8日這四天,已有四千至六千人死亡,多數是小孩和呼吸系統脆弱的人群。12月9日,煙霧被狂風驅散,此后兩個月內,又有近八千人因為煙霧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統疾病。

當時舉辦的一場牛展銷會上,不適應倫敦污濁毒空氣的350頭牛也慘遭劫難。先是一頭牛當場死亡,14頭奄奄待斃,另有38頭嚴重中毒。此時,倫敦霧中二氧化硫含量增加了七倍,毒霧圍城上升成為一樁社會事件,即“1952年倫敦大霧事件”。

政府主導強力控污

起初人們對大霧的認識是:環境災害是工業發展必須接受的副產品。英國人一度還認為“煤火和高煙囪已經成為英國的獨特制度”,以此為自豪。企業老板以成本上升和利潤下降,將使政府收入減少為由抵制政府的環境治理政策,信奉亞當·斯密自由市場經濟的英國政府不愿觸動企業屆的利益。

法國旅行家笛福曾經對新興的英國煉鐵業中心謝菲爾德有過這樣的描寫:“謝菲爾德是我見到的最臟、最多煙的城市之一。由于小鐵匠鋪沒有高高的煙囪,加上城市又有許多山坡,這樣冒出的煙就直接升到街道上。

但是1952年冬天的這場悲劇終于使英國人下決心與倫敦霧開戰。

1956年,英國政府頒佈了世界上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空氣污染防治法——“清潔空氣法案”,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逐步實現居民生活天然氣化,減少煤炭用量,冬季採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設立無煙區,區內禁止使用可以產生煙霧的燃料。發電廠和重工業作為排煙大戶被強制搬遷到郊區。

1968年又追加了一份“清潔空氣法案”,要求工業企業必須加髙煙囪,將煙霧排放到更高的空域,從而更好地疏散大氣污染物。

1974年出台“空氣污染控制法案”,規定工業燃料里的含硫上限等硬性標準。在這些剛性政策面前,燒煤產生的煙塵和二氧化硫排放減少放緩,空氣污染明顯好轉。到1975年,倫敦的“霧日”已經減少到了每年只有15天,1980 年降到5天,倫敦此時已經可以丟掉“霧都”的綽號了。

倫敦戰霧并沒有到此為至。八十年代以后,汽車走進家庭,數量激增。汽車尾氣取代煤煙成為英國大氣的主要污染源。汽車屬氣中的鉛吸入人體后就再也無法排出,會嚴重影響人類后代的智力。鉛問題遭到英國民眾的強烈抗議,一張小女孩戴著防毒面具拿著抗議標語到英首相的唐寧街十號抗議的圖片廣為流傳。

隨后英國開始推行無鉛汽油,但是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們發現汽車排放的其它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不穩定有機化合物等也極為有害,它們被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后,會發生復雜的光化學反應,產生以臭氧為主的多種二次污染物,形成“光化學煙霧”。

英國人此時已經對抗霧形成社會共識。從1993年1月開始,英國強制所有在國境內出售的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器以減少氮氧化物污染的排放。1995年,英國通過了《環境法》,要求制定一個治理污染的全國戰略,設立了必須在2005年前實現的戰霧目標,要求工業部門、交通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同心協力,減少一氧化碳等八種常見污染物的排放量。

終極解決之道

英國政府半個世紀的戰霧記證明,污染并非獲得財富的必然副產品。嚴苛的環境政策出台后,英國經濟并沒有惡化,政府收入也沒有減少,環境卻越來越好了。

2000年以后,倫敦也開始關註空氣中的PM2.5問題,現任倫敦市市長鮑里斯·約翰遜認為倫敦空氣污染80%的肇因來自于車輛的尾氣排放,因此于2003年推出交通擁堵費,限制私家車進入市區,即使是美國大使館的車隊也照收不誤。鮑里斯計劃到2023年把倫敦私車流量減少9%,與此同時,倫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鼓勵市民選擇地鐵或公交系統出行,鮑里斯市長本人則堅持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

倫敦市政府還搞出了很多抗污的新花樣。如在倫敦市內污染最嚴重的瑪麗勒博路與上泰晤士街上投放一種由醋酸鎂和醋酸鈣構成的灰塵粘合劑,原理類似于膠水,可以有效吸附空氣中的微塵,實踐證明,吸附劑能減少空氣污染14%之高。

政府在治理空氣方面也毫不避諱,各種空氣監測信息均向外開放,英國公民可援引《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環保機構索取相關數據,不得被拒絕,全民監督。政府治理稍有疏失,主流媒體也不會替政府粉飾遮掩而是大力抨擊。

對于傳統的排污源——工業企業,倫敦的辦法是不能再讓企業像以前那樣一排了之,把治理污染的事件甩給全社會,而是讓企業自身承擔起排污造成的社會成本,如此以來,昂貴的成本壓力使得企業不得不千方百計地減少排污,反而研制出了不少環保新技術。

今日倫敦已成為一座“綠色花園城市”,城區三分之一面積都被花園、公共綠地和森林覆蓋,擁有100個社區花園、14個城市農場、80公里長的運河和50多個長滿各種花草的自然保護區。

倫敦戰霧經歷為工業化的后來國家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是付出血的代價,重蹈英國先污染再艱難治理的老路,還是吸取英國的教訓,早早探索與美好環境相和諧的發展之道?相信每一個人心里都已經有了答案。

【來源:人民網】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傳奇茶室重生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9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0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1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12男人、女人養生茶不一樣男人、女人養生茶不一樣

    人的體質有燥熱、虛寒之別,養生茶也有涼性、溫性之分。其實身體素質的特徵很複雜,中醫將人體分為九種體質,平和、氣虛、濕熱、陰虛、陽虛、痰濕、氣鬱、血瘀、特稟。秋季是一個養生的好時機,秋季要多喝一些養生茶[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