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新 聞 > 財 經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裏來的問題

更新時間:2018-05-13 19:54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19373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裏來的問題

過去幾年中,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指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以下合稱“農信社”)的資金業務(包括同業業務、理財業務)快速擴張,引起業界和監管的關注,一度擔憂其風險。但從本質而言,銀行資產業務有著對規模的天然沖動,因此如何平衡業務的擴張與風險成為了現實的課題。

“新一代銀行將由場景驅動,未來銀行將不需要開設實體網點。”日前,一家民營 互聯網銀行高管為我們描繪了這樣的誘人圖景。在他看來,未來或許在社交場景中,或許在消費場景中,或許在出行場景中,基於 移動互聯技術,實現銀行服務入口的虛擬化、泛在化,未來的銀行將是“秒申秒到”“即用即走”的銀行。

作為一家所有業務都來自線上的互聯網銀行,這位高管做出如此預測並不奇怪。比如,新網銀行去年服務了1000多萬普惠人群,在管資產規模超過260億元,今年目標3000萬客戶。這260億元不是傳統銀行意義上的260億元,而是覆蓋1000多萬客戶,均單3000元左右的普惠業務。再比如微眾銀行,截至目前,資產規模近700億元,累計發放貸款超過6000億元,管理貸款餘額超過1200億元,管理資產餘額超過300億元;有效客戶近3800萬人,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567座城市,筆均貸款8100元、戶均餘額約1.2萬元,近93%的客戶貸款餘額低於5萬元。

毫無疑問,對於像微眾銀行、新網銀行這類本身就沒有實體網點的互聯網銀行,面對量大面廣的小微客戶,不採取銀行服務入口的虛擬化、泛在化,不給用戶“秒申秒到”“即用即走”的良好體驗,業務是很難做大做強的。何況這些民營銀行對互聯網技術和互聯思維都有深刻理解,背後的大股東擁有極強的導流優勢。比如微信之於微眾銀行,阿里巴巴之於網商銀行。

如果說未來互聯網民營銀行會率先實現服務入口的虛擬化、泛在化的話,那么在傳統商業銀行中網點集中於城區的銀行,可能會快速跟進,但網點集中於農村的金融機構,要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易。

首先,農區特別是偏遠地區農村的農戶,天然抵觸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化、泛在化的銀行服務。這不僅因為這類人群接受新事物速度慢,對 互聯網金融

了解不多,而且還有一個對互聯網金融的信任問題。沒有信任,隨便什么場景,對農戶都毫無意義。你能想象一個年齡較大的農戶,在超市裏用手機進行買賣支付結算嗎?你能讓農戶相信,微信轉賬的那個數字,就代表著實際流通的人民幣嗎?

其次,中國地域遼闊,東中西部經濟發展程度不一,農區金融基礎設施條件也不一樣。正因為還有很多農區,連起碼的基礎金融服務都難以享受,以至於央行最近幾年一直在推動金融服務站或者金融綜合服務點的佈設,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銀行不在農區開設實體網點,不僅對農區的廣大人群而言難以接受,就是對農村金融機構發展而言,也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留守鄉村的,基本是45多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人口老齡化,不僅帶來知識更新迭代速度慢,也帶來對實體網點的強烈需求。事實已經證明,一些農商銀行在農區搞的智能化機具使用率非常低,造成了極大浪費;而一些將鄉村網點撤並的金融機構,也嘗到了網點撤離、客戶流失的滋味。

再次,缺乏導流渠道,也使農村金融機構在農區缺乏實現銀行服務入口虛擬化和泛在化的基礎。微眾銀行也好,網商銀行也罷,這些互聯網民營銀行,如果背後沒有微信和阿里巴巴這樣強大無比的導流渠道和對客戶的精准畫像,不要說獲客成本難以承受,單單“筆均貸款8100元、戶均餘額約1.2萬元”或者“均單3000元左右”背後所潛藏的風險,就足以讓這兩家民營銀行焦頭爛額。很多農村金融機構,本來就是小法人,規模不大,實力弱小,科技投入不足,更多農信機構的科技平台,還得依賴省聯社提供。連科技觸角都沒有,何以實現農村金融機構服務入口的虛擬化、泛在化?

“新一代的銀行”,某種意義上更像是新設的民營銀行。對於這些要想從傳統銀行嘴裏搶食的新銳銀行,業務由場景驅動、不設實體網點,是明智的。但對傳統商業銀行而言,現有的實體網點並非雞肋,更不是全然無用。它們完全可以在互聯網思維下進行改造,將其變身為商業銀行的導流觸角、流量入口。

向優秀的互聯網民營銀行學習其理念、學習其互聯網思維、學習其互聯網風控技術,不斷優化網點佈局,實施網點改造,不斷推進移動互聯技術,為未來的“蝶變”做好准備,這些都是傳統商業銀行當下應當做的。但罔顧現實,盲目跟風,不僅會丟掉與生俱來的優勢,也會將自己最大的陣地拱手相讓。

商業銀行由於其業務性質所決定的,對資產規模有著極度的渴求。銀行主要業務是發放貸款,此外還有債券投資、同業投資等,絕大部分均可歸入債權投資業務。由於銀行自身承擔了各類債權投資的風險(不將風險轉嫁給自己的債權人,比如存款人),因此對風險管理非常重視。

而管理信用風險的最典型的方法,是用風險溢價覆蓋預期損失,也就是所謂的風險定價。比如,首先評估信貸資產的平均損失率,然後在給貸款定價時,將這一預期損失率加到利率之上,作為風險溢價。如此,當真的發生一定的損失時,風險溢價可以覆蓋這一損失,從而實現可持續經營。

風險定價,需要銀行對某一類資產的未來損失給出相對可靠的估計,並且盡可能越低越好。那也意味著,資產規模越大,種類越豐富,損失率反而越低,預測准確度也越大。比如,銀行將信貸投放給10戶企業,和投放給10000戶企業,必然是後者的損失率容易預測,也可能更低。再比如,銀行投放給1個行業的100戶企業,和100個行業的100戶企業,肯定也是後者更容易預測,損失率也更低。這是基本的風險分散原理。

因此,為了分散風險,提高損失率預測的准確度,銀行總是希望盡可能擴大規模,覆蓋更多的區域業務和客戶群體。同樣,除了資產業務之外,銀行還希望擴大收入來源,增加中間業務等收入,以提升經營的穩定性。這於是表現為,銀行對規模有著極度的渴求,以實現規模經濟、范圍經濟,這是由其商業模式決定的,這種規模渴求背後也是符合經濟原理的。前幾年我國經濟調整時期,部分產業結構較為單一、經濟總量有限的地區,銀行業受到沖擊就比較大,這便是現實例證。

從數據上看,銀行規模越大,ROA(編者注:資產收益率Return onAssets)水平越高,這一規律在大中型銀行范圍內較為顯著,如下圖為2016年末總資產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

而小型銀行由於數量眾多,ROA高低分化大,規律不如大中型銀行明顯。再以2000億元為界,總資產2000億元以上的銀行,總資產與ROA的正相關關係也大致成立。

但總資產2000億元以下的小型銀行,ROA高低分化極大,規律更加不明顯。而總資產規模幾百億元的小微銀行,卻反而有小即是美現象,它們找到自身的差異化定位(比如專注於小微貸款),取得了較高的ROA。

因此,簡單觀察資產規模與ROA的情況,發現大中型銀行確實存在總資產越大,ROA越高的情況。而部分小微銀行則有小即是美現象,ROA也較高。換言之,銀行的規模經濟確實在大部分大中型銀行中存在,但小微銀行也取得了較高ROA。因此,現實中可能存在一個ROA的微笑曲線。

在左側,雖然ROA也可以較高,但小微銀行畢竟抗風險能力差。再加上公司代理成本(管理層本身也追求規模)等其他原因,因此小微銀行也有做大的願望。一旦過了臨界點,銀行就開始在追求規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銀行有著規模沖動,但它們最為傳統的信貸業務,受到監管、產能、區域等因素制約,不可能無度放大。其中,監管因素是指,銀行受到信貸額度、其他監管指標制約,不可能無度投放信貸,尤其是中小銀行信貸額度往往較少。產能因素是指,銀行給企業發放信貸,要經過一整套信貸工作流程,包括信貸員考察、審核企業情況,信貸審批官完成審批等,受到人力物力制約。區域因素是指,傳統銀行很難突破地理限制,舍近求遠,去服務大老遠的企業。雖然給幾百公裏外的客戶發貸款的事也偶有聽說,但畢竟不是主流,銀行服務受其物理網點制約。

因此,種種現實情況制約了銀行規模的擴大,不利於風險分散。但銀行總是想方設法突破這些限制,主要的方向包括:

(1)實現跨區經營:我國現有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有一大部分早期是區域性銀行,而後實現跨區經營,做大做強。在過去十年中,城商行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跨區擴張,農商行也有少許嘗試。跨區經營使自身的資產配置在區域上多元化,具備了了解各地業務的觸角,有利風險分散。但是,確實也出現了部分銀行本土經營良好,異地分支機構卻出現較大風險的情況,可見管理分支機構的難度超過本地,部分中小銀行對異地分支機構的管理能力尚不成熟。

(2)發展資金業務:由於信貸業務受到種種限制,而資金業務制約較少,且批發類業務起量較快,因此成為了中小銀行實現規模擴張的首選。我們將資金業務大致分為四大類:

即傳統的證券投資(債券為主)、傳統的同業業務(調劑資金餘缺為主)、同業投資(SPV投資,主要體現在應收款項投資科目中)和表外的理財業務。這些業務近年增長較快,尤其是後兩類(同業投資、表外理財)信息較不透明,引起監管當局關注。

近幾年,大部分中小銀行均在區域擴張、業務擴張上進度較快,引起監管層關注。所關注的,大致又有微觀、宏觀兩個層面的風險點。

(1)微觀層面風險:中小銀行未必具備更大規模的業務及風險管理能力。現在有很多成功做大做強的銀行例子,那只是生存者偏誤。事實上,也有一些反面例子,在做大做強過程中由於過度承擔風險,導致經營失敗。追求規模與范圍原本是為了分散風險,結果操之過急,反而導致風險失控。

(2)宏觀層面風險:不同銀行同質化加大,影響宏觀審慎。規模沖動是符合經濟原理的,是一種理性的行為,但微觀理性並不必然帶來宏觀審慎。追求規模是單個銀行理性的選擇,但哪怕大家都是合法合規地開展業務,也會導致大大小小的銀行業務日趨同質,大量銀行在少數區域、客群、業務中“紮堆”,扭曲了資金優化配置,導致銀行過度競爭,風險積聚,從而影響宏觀審慎。事實上,我國部分地區過去確實也曾出現過銀行過度競爭導致風險的局面。

因此,監管層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不希望銀行業盲目追求規模,而是提倡差異化定位。監管層將控制各類銀行過度擴張,以此作為維護行業宏觀審慎的要點之一。而在這種情況下,前幾年擴張較快的農信社成為了關注的焦點。我們先通過數據考察不同銀行的業務擴張情況,然後再對風險給出大致分析。

我們首先彙總了200多家銀行2016年的財務數據,並將其劃分為六大行(工建農中交郵)、國股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城市商業銀行)、農信社(含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四大類。將四類銀行的報表數據合並,形成了仿佛四家銀行的局面。這200家銀行總資產佔全行業比例很高,具有代表性。

從數據上看,六大行存款負債較為富餘,除正常貸款外,還參與了部分資金業務,但佔比不明顯。國股行、城商行則通過吸收同業負債,參與了大量的資金業務,其中同業投資佔比較高。而農信社的資產負債也未見太大異常,存款充裕,有一定的同業負債和同業投資,但佔比均遠不及股份行、城商行。

具體而言,農信社資產結構未有明顯失衡。農信社總資產中信貸佔比僅40%,略低於全行業,主要是受區域限制,面臨的信貸需求有限。同時,農信社應收投資佔9%,低於全行業的10%(而國股行、城商行分別達19%、20%)。農信社傳統的債券投資則高達22%,高過全行業。可見,農信社負債來源充裕,但信貸需求有限,富餘資金用於債券投資、傳統同業為主,以及少量應收款項投資。

負債方面,農信社的存款、傳統同業負債、債券發行佔比為67%、14%、6%,幾乎持平於全行業,也未見明顯失衡。而相比下,股份行、城商行的同業負債佔比明顯更高。因此,至少從整個類別上看,農信社資產負債結構並未出現明顯失衡(但不排除個別農信社可能存在增長過快的局面)。

再考慮理財業務,農信社佔比也不是最突出的。截止2017年末,各類銀行(此處口徑為五大行)的理財規模(此處包括保本理財)與表內總資產之比,全行業為16%,股份行高達27%,而農信社僅佔5%,理財餘額僅1.57萬億元。

因此,整體而言,農信社並不是在資金業務、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上最為激進的銀行,佔自身全部業務中的比例不高。另一方面,農信社的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佔全行業的比例也較低。異地擴張也僅部分大型農商行有少量嘗試,未成為主流。因此,單純從上述幾項數據上判斷,我們認為,農信社全行業出險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個別機構出險,也不至於引起系統性風險。但為何卻最為引起關注呢?主要還是它們的風險管理能力未經檢驗。

資金業務並非無風險套利,而是承擔了部分風險後博取的風險回報。首先是信用風險,部分應收款項投資的最終借款人有一定信用風險,農信社對本地中小企業進行信用風險分析已較熟練,但對其他客群的信用分析能力未經檢驗。然後還有市場風險,農信社主要負債來源仍是存款,市場風險小,但同業負債(含同業存單)佔比也在提升,將承受銀行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而其市場風險管理能力亦未經經驗。此外還有資金投向等其他監管風險。因此,在大部分中小農村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未經檢驗的情況下,監管層保持審慎態度。而且,農村金融機構數量眾多,區域分散,監管難度較大。

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成為主要攻堅戰的背景下,監管當局近期對農信社的風險較為關注,並設法制約其規模和區域擴張,希望其堅守當地,支持實體。事實上,農信社長期堅守本土,確實也在支持地方經濟上成效顯著,同時也集中承受區域風險。比如某些縣域經濟總量有限,產業結構單一,當該支柱產業出現風險時,對本土中小銀行影響較大。因此,其希望擴大資產多元的願望,是符合前述的規模經濟原理的。

我們預計監管層未來將實施一種審慎的平衡,處理好傳統主業與業務擴張之間的關係。而主要的考慮點包括:(1)農信社自身風控能力。嚴控過度擴張,是為了防止農信社過度承受風險,尤其是超過自身管理能力之外的風險,因此擴張必須與自身風控能力進步相適應。(2)監管層的監管能力。允許擴張的步伐還要與監管力量與技術手段進一步充實相適應,監管層會通過更加到位的監控,確保對行業風險可靠掌控,也防止業務“紮堆”影響宏觀審慎,才能放心地允許試水。(3)更重要的,業務擴張要有其必要性、合理性。回歸本源,穩步擴張的根本目的,必須是為了更好履行支持實體的本職,也就是說,在不擴張則確實影響支持實體效果的情況下(比如現有產品、服務、佈局已很難滿足本地企業、居民客戶需求),穩妥擴張才有其必要性、合理性。

因此,綜合上述考慮之後,兼顧平衡風險控制能力與實際實體需求,我們認為農信社未來的擴張原則為:

(1)通過深耕本土中小微企業與零售市場,找到業務擴張點。中小微企業與弱勢群體的金融服務是世界性難題,我國開辦農信社、城信社的初衷便是給這些群體提供金融服務,經過幾十年努力,成效卓著,勞苦功高,但仍有大量小微、個人客戶未能得到良好的金融服務。各地農信社可積極引進更先進的信貸技術和科技手段,結合長期積累的本土經驗,做精做深小微業務,進一步將服務下沉至弱勢群體。尤其是要深入挖掘服務需求,研究尚未覆蓋的服務空白,針對性地引進或創新技術、解決實際難題。而這些服務空白點,恰恰也是農信社將來可能的擴張點。比如有些外出經商的商人在外地信用資質有限,難以獲取當地金融服務,那么本土銀行前往商人的外出聚集地開設分支機構,確實能起到支持實體的作用。再比如,隨著農村日益富足,理財需求也會增加,也需要發展相應的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結構性存款等業務。總之,要圍繞實體需求找到業務擴張點,既解決客戶需求,也獲取自身成長。

(2)提升自身風險控制與管理能力,也協助監管層提升監管能力。農信社在管理本土客戶、傳統業務的風險方面,已具備較為成熟的風控體力,但對新業務的風控能力未經檢驗。因此,要盡快彌補管理能力的短板,完善風控體系,滿足更大規模資產、更廣業務種類的管理需要。通過引進科手段與管理系統,提升人員、風險與業務的管理能力。加強學習與培訓,在創新業務品種的同時加強風險管理。尤其是在圍繞客戶需求推出新的產品與服務時,重點研究其風險點並出台措施。同時,也積極向監管層反映業務創新的進展,主動彙報業務情況,便於監管層找准風險點,進而確定合適的業務與監管規則,以及獲取監管支持。

總之,對於農商行、農合行、農信社來說,長遠看仍將圍繞客戶需求推進穩步發展,包括業務及區域的擴張,但短期內卻需要將更多注意力放到強化自身的業務與風險管理能力,這一短期練內功歸根結底是服務於長遠目標的。盡快培養有關業務的人才隊伍,建立業務拓展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培育客戶基礎與分銷渠道,包括業務管理和新的科技手段,為未來擴張打下紮實的管理內功。

5月8日,北京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銀行業協會農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員會主任王金山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鄉村振興不僅僅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它是統籌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面振興的系統工程。”

他稱,“無論是農村經濟建設還是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都需要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做後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裏來的問題。”

“農合機構始終堅守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熟悉農村的現狀、農業的特點、農民的需求,是金融業服務鄉村振興的主力軍。截至2017年末,全國農合機構資產總額達到32.8萬億元,佔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13.4%,涉農貸款餘額9.6萬億元,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816億元,涉農貸款餘額、扶貧小額貸款餘額分別佔銀行業金融機構的31%和73%,在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金融服務三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王金山表示,近年來,農合機構針對農業農村發展新需求,重點發展普惠金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穩步提高。

一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著力加大薄弱領域支持力度,將普惠金融落到實處。尤其是要注重總結推廣特色經驗,優化線上線下渠道佈局,進一步創新服務薄弱領域、偏遠地區和弱勢群體的方式方法,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裏”。

二是緊跟農村改革發展步伐,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健全支農支小信貸工作機制,積極助力農村創新創業,提升金融服務的便利度和覆蓋面,使金融服務紅利更加普遍地惠及百姓。

三是積極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支持美麗鄉村建設,促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加大綠色金融、農村宜居環境、都市型現代農業等支持力度。

四是發揮點多面廣、覆蓋城鄉的優勢,充分依托渠道資源,有針對性地分類施策,優先主動對接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扶貧產業、異地扶貧搬遷等領域的金融服務需求,加強金融精准扶貧力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如何推進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重大課題,筆者看來,"堅守定位,回歸主業"仍是農村金融工作的第一要義。2018年,如東農商銀行將始終堅守支農支小戰略定位,全力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鄉村振興戰略,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三農"、小微領域,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強化重點領域服務,助推"經濟強"。農商銀行作為服務縣域經濟的金融主力軍,理應扛起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責。一是大力支持先進制造業及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圍繞如東縣委、縣政府培育千億級高端制造業特色板塊,精准服務、綜合施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智能通訊與電網裝備等產業集群化發展及電子信息、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產業鏈整體躍升。支持傳統產業企業加大投入,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和能效環保水平,努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大力支持縣域重點產業建設。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和建設上海"北大門"戰略,積極參與"對接服務上海突破年"活動,搶抓服務先機。緊密關注洋口港經濟開發區、如東經濟開發區等五大開發區產業園建設,主動對接落戶項目,提供配套服務,培育忠誠客戶。三是大力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圍繞小微企業融資"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等根本症結,不斷改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積極探索創新服務方式和金融產品,努力實現小微企業貸款"三個不低於"與"兩增兩控"目標。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納入"雙百培育"計劃,並將支持企業做大做強與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結合起來,壯大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骨幹企業和領軍企業,培育一批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企業,推動產業做大做強、企業做精做優。

強化現代農業服務,助推"農業強"。"取之於農,用之於農"是農商銀行的根本服務方向。一是全面服務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優化信貸投向。圍繞如東現代農漁業精品園區、農漁業產品加工集中區、休閑農業觀光帶等特色農業園區建設,積極支持優質種植業、高效園藝業、規模畜牧業、特色水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服務業發展,支持與農業現代化、產業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經營相關的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二是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續加大對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深入研究新型經營主體的金融需求特點,圍繞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托管、聯耕聯種等多種經營方式,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切實提高金融服務實效性。三是加大農村新產業支持力度。聚焦"互聯網+農業",繼續強化對農村電商、農產品訂制等"互聯網+"新產業新業態的支持,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拓展"兩權"抵押貸款,做好農村土地改革配套服務,增強"三農"發展活力。圍繞東湖旅遊開發區全面完成東淩水庫工程,大力支持香江集團旅遊度假開發項目建設,促進區域現代農業+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打造新興旅遊目的地。

強化綠色金融服務,力促"如東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金融應發揮積極引導作用。一是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圍繞建設美麗如東、推進企業清潔化生產和園區生態化改造等新要求,著力佈局綠色金融,進一步完善相關信貸管理辦法和綠色信貸考核機制,加大對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助推一批循環經濟重點示范工程建成,有效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轉型。加強"綠能貸"等綠色金融產品推廣,實現綠色信貸業務的持續增長。大力培育新動能,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二是支持綠色農業發展。堅持綠色生態導向,積極支持節水、節肥、節藥生產技術在農業的應用,結合"263"專項整治行動,有效退出相關企業,著力支持生態保護、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大力支持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畜禽糞汙處置中心建設及江蘇省第三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促進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三是支持特色鄉鎮建設。圍繞"一鎮一定位、一鎮一方案、一鎮一特色"的發展思路,大力支持栟茶鎮"美業小鎮"、岔河鎮紡織產業、河口鎮中天科技等特色鄉鎮及特色工業集中區、服務業集聚區、農產品種養殖基地等特色載體,助力打造一批彰顯地方特色、凸顯文化底蘊、引領創新發展的特色小鎮和載體。

強化普惠金融服務,助推"農民富"。金融助力不斷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提升農民獲得感和滿意度。一是提質升級"陽光金融"工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網格化管理要求,詳細制定"陽光金融"工程活動方案、執行方案、宣傳方案等,從存款、貸款、代繳水電費、手機銀行、微信綁定等方面全面考核,在努力實現"陽光金融"對廣大農戶全覆蓋的同時,提升全面營銷覆蓋面,並持續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微企業以及社區、城鎮居民覆蓋,不斷延伸"陽光金融"服務觸角。二是大力發展消費金融。緊抓城鄉融合發展和農民美好生活需要帶動消費升級的曆史機遇,積極支持農民旅遊、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生活、消費場景下的信貸需求,做到應貸盡貸。三是始終堅持精准扶貧。認真落實精准扶貧新要求,大力支持富民產業項目和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推進產業扶貧和教育扶貧。完善信貸管理系統"扶貧小額貸款"模塊功能,提升精准扶貧能力,確保金融扶貧工作取得應有成效。

根據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政府網、經濟日報等採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訪安徽富樂德長江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訪安徽富樂德長江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加拿大華發網海外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2加國以牙還牙 對美祭988億關稅加國以牙還牙 對美祭988億關稅

    ​據路透社、美國CNBC網站及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為了反擊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宣布對加拿大徵收進口鋼鋁關稅,加拿大政府在6月29日宣佈,從7月1日起,對約126億美元(約988億港元)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加徵關稅,包括橙汁、番茄醬和波本酒等商品。這是加國自二戰以來[詳細]

  • 3中國午夜出招:商務部籲美撤232措施中國午夜出招:商務部籲美撤232措施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今年4月2日起對自美進口的128項產品加徵15%或25%的關稅。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此發表談話。 [詳細]

  • 4特稅讓美港口機場很受傷特稅讓美港口機場很受傷

    綜合美國《福布斯》、《洛杉磯時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發動史上最大規模的貿易戰,據統計,美國主要的五個機場和五個港口會因為貿易戰受到重創。 [詳細]

  • 5我們受夠了美國的“氣”,惟一選擇就是盡全力把它打痛!我們受夠了美國的“氣”,惟一選擇就是盡全力把它打痛!

    當地時間4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聲明說,他已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考慮再對中國1000億美元出口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分析人士和投資者認為,美國這一最新舉動雖然有可能是虛張聲勢,但已給美國及世界經濟造成了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 [詳細]

  • 6國際合作解決全球經濟困局國際合作解決全球經濟困局

    經過八年艱辛談判,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共15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值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在全球大行其道,各國經濟飽受新冠疫情衝擊的當下,外界認為全球最大自貿協定RCEP的簽署,將釋放出一個清晰信號,表[詳細]

  • 7美國73%民眾憂貿易戰傷及自身美國73%民眾憂貿易戰傷及自身

    ​綜合《華盛頓郵報》、美聯社及法新社報道:美國《華盛頓郵報》與和美國高校近日進行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56%的受訪者認為目前形勢不利於美國就業。73%的受訪者均擔心貿易戰傷及自身。 [詳細]

  • 8香港物流商會:貿易戰對運送食品和消費品的物流公司影響最大香港物流商會:貿易戰對運送食品和消費品的物流公司影響最大

    ​中美貿易戰「號角」響起,航運物流市場不確定性提升。香港物流商會主席鍾鴻興表示,香港地區物流業勢將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其中以運送食品和消費品等相關物流公司影響最大,他又留意到近日中美航線的航班已有減少。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回應記者查[詳細]

  • 9海關總署:美加關稅 華即行反擊海關總署:美加關稅 華即行反擊

    針對美國301調查項下關稅反制措施的實施時間,中國海關總署關稅徵管有關負責人7月5日應詢指出,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018年第5號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將在美方的加徵關稅措施生效後即行實施。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詳細]

  • 10從美元歷史看人民幣走向從美元歷史看人民幣走向

    人民幣匯率問題關係到中國股市、債市的表現,也直接關係到房價的走勢。近期人民幣連續下跌,市場預期人民幣兌美元會出現非理性大幅貶值,但筆者對此不抱有太大「希望」或「熱情」。[詳細]

  • 11巴菲特妙語論投資 讚中國前景買買買巴菲特妙語論投資   讚中國前景買買買

    本年度“股神”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已於五月五日在美國中部的奧馬哈市舉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個人口只有45萬的小鎮,每年五月第一個周六,數萬賓客從全球各地蜂擁而至,聆聽巴菲特和老拍檔芒格的投資聖經,令當地人[詳細]

  • 12逆回購三天泵4000億穩信心逆回購三天泵4000億穩信心

    人行進一步加大支持小微和民營企業力度,除定向放水外,更創設新工具。人行昨晚宣布,決定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根據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貸款增長情況,向其提供長期穩定資金來源;此外,還決定再增加中小金融機構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000億[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加國以牙還牙 對美祭988億關稅

加國以牙還牙 對美祭988億關稅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