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新 聞 > 焦 點 >

助力我國建設海洋強國

更新時間:2018-04-28 10:15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1661199

助力我國建設海洋強國

深海,是地球上人類最晚認知的世界,至今仍充滿許多科學之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深鑽、深潛、深網、深漁……深耕藍色國土,建設海洋強國,我國海洋事業正日益向“海洋深處”進軍!

地殼最薄的地方在海底。半個多世紀以來,大洋鑽探已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地學革命”。

上世紀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大洋鑽探技術,為地球科學研究打開了一扇“寶藏之門”。始於1968年的國際大洋鑽探計劃,目前已成為世界地球和海洋科學領域規模最有影響的一項國際科學合作計劃。大洋鑽探為一系列科學研究立下“汗馬功勞”。

我國自1998年加入國際大洋鑽探計劃以來,已有上百位科學家先後登上美國“決心”號參加大洋鑽探。目前,由我國科學家主導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已接近尾聲。這次鑽探時間長達四個月,在我國南海北部共執行兩個航次任務,來自13個國家的66名科學家參加。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孫珍研究員、同濟大學翦知湣教授分別擔任兩個航次的中方首席科學家。

對於我國的大洋鑽探,國際大洋發現計劃中國專家咨詢委員會提出“三步走”戰略規劃:第一步,2014年至2017年,實現3個以中國科學家為主的“匹配性項目建議書”航次;第二步,2018年至2020年,實現中國自主組織的國際大洋發現計劃航次,建設新的岩芯研究中心;第三步,建造新一代大洋鑽探船。目前,我國大洋鑽探正按照這三步走的戰略規劃,穩步推進。

148年前,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寫了一部名著《海底兩萬里》。

隨著深潛技術發展,《海底兩萬里》早已不再是科幻。不久前,新華社記者劉詩平乘坐我國的“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在全球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下潛到4811米海底。劉詩平發現,海底世界並非荒蕪一片,不時見到海參、海綿、海星、魚、蝦等動物。這許多細節,都與《海底兩萬里》中的描寫不謀而合。

“蛟龍號”是我國首台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為7000米級,可在佔世界海洋面積99.8%的廣闊海域中使用,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在全球載人潛水器家族中名列第一梯隊。目前,無人潛水器、水下機器人等技術日新月異,科學家為什麼還要制造載人潛水器,親自下潛到海底去看一看呢?

除了滿足人類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許多海底工作,人類的作用仍然無法替代。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名聲很大,它還有兩個“兄弟”——“海龍二號”無人有纜潛水器和“潛龍一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它們“三兄弟”均已入駐位於青島的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實現了中國深海“三龍”聚首。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說,“三龍”是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類典型深潛器,其在調查作業模式方面各有特點。“三龍”還可互為保障,如果有其中之一發生故障,其它潛水器可提供救援。

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於洪軍表示,“蛟龍”號新母船正在建設中,預計2019年3月下水,屆時這條母船可同時搭載“三龍”探海。

自古以來,人類觀察海洋的方式,是從海面或空中俯視海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可以在海底佈設觀測網,從海底仰視海洋。

然而,在波濤洶湧、瞬息萬變的海面上,這一設想實施起來談何容易?

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支持下,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3年多來先後組織多個航次在熱帶西太平洋成功收放潛標73套次,建成了由16套深海潛標組成的我國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並實現穩定運行,在西太平洋代表性海域最深觀測深度達5093米,獲取了連續3年的溫度、鹽度和洋流等數據。

在2016年航次中,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又攻克了潛標數據長時間實時傳輸的世界性難題,實現了深海數據的“現場直播”。

在海底建設觀測網,就像一雙雙安裝在海底的“眼睛”,被稱為繼地面與海面觀測、空中遙感觀測之後,人類在海底建立的第三個地球科學觀測平台。

日前,我國海洋領域第一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已被正式批複立項,建設周期5年,總投資逾21億元。建成後,將成為總體水平國際一流、綜合指標國際先進的海底科學觀測研究設施。

同濟大學汪品先院士說,我國深海研究的起步比許多國家都晚,深海科技與國際前沿的差距也比許多領域都大。積極開展海底科學觀測網的建設,對早日實現建設海洋科技強國的夢想意義重大。

隨著養殖技術和海工裝備技術的突破,漁場正從近岸淺海向離岸深海挺進。

中國海洋大學牽頭的協同創新團隊正探索在黃海冷水團養殖大西洋鮭,這是首次在溫帶嘗試冷水魚類養殖,而且將為我國離岸深海養殖奠定基礎,有望引發新一輪海水養殖浪潮。

中國海洋大學原副校長、教授董雙林介紹,高品質冷水魚類,如大西洋鮭和虹鱒等魚類,一直是我國海水養殖的空白。因為我國無寒帶海域,從渤海至南海,夏季海水溫度太高導致鮭鱒魚等冷水魚類無法存活。

董雙林說:“高溫季節時,可將養殖網箱下沉至冷水團,或將冷水團的水抽到養殖工船中,保證鮭鱒魚越夏。”

我國建造的高端深海漁業養殖裝備也在“走出去”。日前,世界首座半潛式智能海上“漁場”——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台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交付,它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半潛式智能海上“漁場”,集自動化養殖技術、現代化環保養殖理念和世界頂端海工裝備設計於一身。

國家海洋局作為我國海洋主管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精神,積極宣傳貫徹《深海法》,推進深海法律體系建設,加強深海大洋戰略規劃編制、重大工程論證、體制機制研究等工作,進一步規范和推進我國在深海海底區域的活動,提升深海大洋科研水平和勘探、開發能力,有力地促進了我國深海大洋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是周密部署,積極推動《深海法》宣傳貫徹工作。《深海法》出台後,國家海洋主管部門積極配合全國人大,組織召開《深海法》出台新聞發佈會和《深海法》實施座談會;組織召開國家海洋局駐京局屬單位和局機關《深海法》宣傳貫徹大會,深入解讀立法目的、立法意義、立法原則等,統一思想,全面部署《深海法》宣傳貫徹工作;組織撰寫《深海法》訪談文章和解讀文章等,宣傳解讀《深海法》,加大了對社會公眾的宣傳;協助全國人大環資委舉辦了《深海法》培訓班,來自北京、山東、廣東等11個省區、市人大系統和海洋系統相關人員參加了培訓;啟動了《深海法》的解讀文本撰寫和立法紀實書稿的編寫工作。一系列的宣傳工作加深了社會各方對深海大洋工作的認識,進一步調動了多方優勢力量開展深海大洋工作的積極性。

二是統籌謀劃,強化深海大洋工作頂層設計。《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與開發“十三五”規劃》在2017年4月16日由國家海洋局、外交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六部委局聯合印發,《規劃》全面涵蓋“十三五”期間我國在深海大洋領域的資源調查和勘探、技術創新、基礎科學研究、產業化發展、深海全球治理以及支撐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十三五”期間深海大洋工作將以“海洋強國建設”為引領,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推動“蛟龍探海”等重大工程實施,進一步提升深海資源調查、勘探、開發和環境保護能力。同時,科學研究、系統論證“蛟龍探海”工程。“蛟龍探海”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海洋領域的四個重大工程之一,對提升我國深海大洋實力,維護我國在深海大洋的安全和權益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推動“蛟龍探海”工程的相關工作,國家海洋局精心組織專家論證,已完成“蛟龍探海”工程建設總體方案和深海技術裝備、礦產資源、生物資源、環境、支撐平台等分報告的編寫。

三是精心組織,加快《深海法》配套制度的制定。根據國家《立法法》規定要求,為推進《深海法》的貫徹落實,國家海洋局積極組織開展研究,推動以《深海法》為基石的深海法律制度體系建設。組織編制了深海海底資源勘探開發許可、資料樣品彙交及使用、環境調查和環境影響評價等3個配套制度文本,其中《深海海底資源勘探開發許可管理辦法》經過多次討論、修改完善和征求意見,已比較成熟,在2017年4月27日以國家海洋局規范性文件形式印發,為我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國際海底管理局申請礦區提供了進一步的制度保障。另外《載人潛水器潛航學員培訓大綱》和《載人潛水器潛航學員選拔要求(醫學部分)》等海洋行業標准也已由國家海洋局批准發佈,自2017年6月1日起實施,將有助於推動我國深潛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四是有力推進深海資源調查和勘探開發工作取得新成果。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延期申請在2016年順利獲得國際海底管理局理事會核准。資源調查工作不斷拓展,組織了5個大洋航次任務,重點保障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試驗性應用工作和勘探合同區的外業調查工作。持續開展裝備升級和研發,深海裝備技術逐步走向應用,深海調查能力進一步增強,“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潛龍”系列無人無纜潛水器和“海龍”系列無人纜控潛水器等深海高新技術裝備為我國開展資源調查、履行勘探合同義務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牽頭申報的“深海多金屬結核採礦試驗工程”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獲科技部正式立項。大洋綜合調查船和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建造工作全面展開,大洋綜合能力建設邁入新階段。

五是組織了《深海法》實施情況大檢查。在《深海法》實施一周年之際,為深入了解《深海法》貫徹實施情況,國家海洋局積極履職盡責,聯合全國人大環資委啟動了《深海法》貫徹實施情況檢查調研,通過實地走訪從事深海海底區域資源調查、勘探和深海裝備研發等活動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上海交通大學、中船重工702所等相關單位,了解各單位貫徹實施《深海法》的情況和遇到的問題,關注各單位在深海環境保護、資料樣本彙交以及科學技術能力提升情況,同時認真聽取各單位對深海公共平台建設運行情況和深海法律政策制訂的意見建議等,為進一步推動《深海法》貫徹實施以及制定相關配套制度、政策提供參考。

目前,深海大洋工作所面臨挑戰與機遇並存。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紛紛聚焦深海戰略空間拓展、資源圈佔和科學技術發展,國際海底管理局已啟動深海採礦規章的制定工作,深海採礦初現端倪,聯合國已就國家管轄范圍以外海域生物多樣性養護和可持續利用問題啟動了制定新國際協定的程序。黨中央在對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曆史性地提出要“積極參與網絡、深海、極地、空天等新領域的國際規則制定”,對我國深海大洋事業提出了明確要求。2015年出台的國家安全法規定,國家要堅持和平探索利用國際海底區域,增強安全進出、科學考察、開發利用的能力,維護我國在國際海底區域的活動、資產和其他利益的安全。深海大洋工作的戰略意義進一步凸顯,作為“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方面,深海大洋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每個海洋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貫徹落實《深海法》的重要意義,全力以赴推動深海大洋事業走向新的輝煌。要繼續抓好《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與開發“十三五”規劃》等的實施;有序推進《深海法》配套制度體系建設,爭取早日形成我國以《深海法》為基石的、較為完備的深海法律制度體系,搭建起實施《深海法》的“四梁八柱”;要進一步深化深海大洋管理體制機制研究,逐步規范深海大洋事業發展秩序,加強對深海大洋工作的統籌協調、監督管理,充分發揮各業務平台的作用,強化公共服務保障能力,集中優勢力量,強強聯合,提升我國深海進入、探測和開發能力;要積極推進“蛟龍探海”重大工程建設,盡快完成“蛟龍探海”重大工程論證和立項程序,爭取早日實施,全面佈局深海大洋各領域各環節工作,推進國際海底區域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提升深海科技創新能力,加大深海裝備研發力度,加快深海支撐平台建設,切實維護我國海洋權益。

當前,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北極海冰的快速消融,國際極地事務日益複雜。北極的地緣政治及其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關係正在發生顯著改變,各國加大投入,關注北極航道、油氣資源問題;大規模的北極開發與利用進入實質性准備期。在南極地區,氣候與環境變化加劇,一些大國出台新的戰略性舉措,決心重振其南極強國地位。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宏偉目標,極地在海洋強國戰略中具有獨特作用,極地強國建設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當前極地形勢下,我國極地強國建設以需求為牽引,以發展為基礎,以國際極地強國為參照,在極地科學考察、保護利用、極地相關事務中創世界一流水平。

面對正發生著快速而深刻變化的極地形勢和國家極地戰略需求,圍繞海洋強國、極地強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十三五”時期,我們要緊緊圍繞國家需求和極地科學國際前沿,進一步加強戰略研究,明確戰略目標,制定國家極地政策和長遠發展規劃,加強立法,完善極地工作體制機制。從戰略的高度重視極地人才,加快極地戰略、科技、管理、保障以及國際合作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完善戰略佈局,加快南北極考察能力建設,包括新建南北極科學考察站,將昆侖站建成常年考察站,完善極地環境綜合觀測網;裝備新的固定翼飛機,完善極區航空調查保障體系;新建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建立極地考察船隊;加大科技投入,深入開展極地環境考察及評估專項,開辟極地工程技術創新領域,完善極地科技計劃組織機制,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為我國開展極地活動、維護極地權益提供支撐和保障,為人類和平利用極地做出新的貢獻。

根據新華社、人民網、中國網、中新網、經濟日報等採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爆料】美領事晤黃台仰、梁天琦密談內容曝光【爆料】美領事晤黃台仰、梁天琦密談內容曝光

    香港回歸中國接近19年了,中央政府格守“一國兩制”的承諾,讓港人治港。和問題百出的臺灣一樣,香港的民主,在世界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也催生出各種怪胎來。極小部分不滿足現狀的人,違背民主的宗旨,掀起違法“占[詳細]

  • 2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創辦於1939年5月1日的香港《成報》,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紙,雖然後來被競爭者相繼超越,風光不再,但依然在香港傳媒界和中老年讀者心中享有盛譽。作為一家很成熟的媒體,《成報》從去年8月以來的一系列出格行為[詳細]

  • 3海外華媒西鳳行|西鳳集團:“一站式”制酒車間,全智能化生產線海外華媒西鳳行|西鳳集團:“一站式”制酒車間,全智能化生產線

    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99釀造和國寶大酒海秘藏的獨特魅力[詳細]

  • 4​傳承千年匠心 講述西鳳故事 | 海外華媒采訪團走進西鳳集團參訪座談​傳承千年匠心 講述西鳳故事 | 海外華媒采訪團走進西鳳集團參訪座談

    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99釀造和國寶大酒海秘藏的獨特魅力[詳細]

  • 5海外華文媒體走訪全球“最年輕”光伏獨角獸華晟新能源海外華文媒體走訪全球“最年輕”光伏獨角獸華晟新能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4日下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亞[詳細]

  • 6美陸戰隊擬入島 挑戰「一中」紅線美陸戰隊擬入島 挑戰「一中」紅線

    ​據中央社、中評社報道:29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兩名美方官員的話稱,美國務院已提出要求派駐海軍陸戰隊至台灣,以協防「美國在台協會(AIT)」。CNN報道還附上了短評:此舉料將引發中國憤怒。30日,AIT回應此報道,新館維安作法與現行做法一樣[詳細]

  • 7中消協:“3.15打假”年度“黑榜”成為消費關註的熱點!中消協:“3.15打假”年度“黑榜”成為消費關註的熱點!

    2017年,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酷騎、小藍單車等共享單車企業出現經營異常,引發了消費者對自己押金安全的擔憂,紛紛提出退還押金,但商家的相關售后服務未能跟上,出現了退款難等問題。[詳細]

  • 8南美「友邦」高危 台再瀕「斷交潮」南美「友邦」高危 台再瀕「斷交潮」

    台當局上月接連失去多米尼加及佈基納法索兩個「邦交國」後,近日又傳出有「邦交國」可能與台灣「斷交」。據悉,有知情人士坦言,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尼加拉瓜可能成為下一個與台灣「斷交」的對象。此外,由於當局維持「邦交」的壓力沉重,導致駐外代表積勞[詳細]

  • 9公共年金或增至200億 下周一派表公共年金或增至200億 下周一派表

    ■左起:香港年金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與香港年金計劃宣傳大使黎明昨主持啟動禮。劉國權 攝政府公共年金計劃-香港年金公司昨公佈推出終身年金計劃詳情,為退休人士提供一項新的理[詳細]

  • 10港大研製醫用超薄感應器測炎症快30倍港大研製醫用超薄感應器測炎症快30倍

    陳國樑(中)、梁嘉傑(右)展示醫用超薄感應器。香港文匯報記者殷翔 攝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及李嘉誠醫學院合作成功研發醫用實時超薄感應器,可令醫生檢測及治療炎症速度大大加快30倍。負責研發的港大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陳國樑[詳細]

  • 11商務部:美徵稅是向全世界開火商務部:美徵稅是向全世界開火

    ■高峰表示,美國公佈的340億美元徵稅產品清單中,約200多億是在華外資企業的產品,其中美國企業佔有相當比例。圖為內地一家焊接機械人生產企業的工人在工作。 資料圖片清單多為在華外企產品 中方籲各國聯手反對單邊[詳細]

  • 12金英哲蓬佩奧紐約鋸扒 討論「特金會」金英哲蓬佩奧紐約鋸扒 討論「特金會」

    ■蓬佩奧向金英哲介紹紐約。朝鮮勞動黨副委員長金英哲前日抵達美國紐約,會晤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並共晉工作晚宴,商討美朝峰會安排,雙方昨日舉行多場會議。蓬佩奧未有透露會談內容,但形容與金英哲的晚宴氣氛愉快。[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谷卓恒何方神聖,敢以卵擊石犯眾怒?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