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生 活 > 前 沿 >

“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

更新時間:2017-09-25 17:46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221639

“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

歲時節日,是傳統中國人關於年度時間節點的專屬概念,主要是指與天時、物候的周期性轉換相適應,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具有某種風俗活動內容的特定時日。歲時與節日連稱,是同義反複,如果是對舉,歲時與節日在時間節點意涵上分屬不同的曆史階段,歲時是早期的以自然時序為核心,節日是後來的以人文時序為核心。如果以曆史時代為界的話,漢魏以前屬於歲時的時代,漢魏以後是節日的時代。

中國獨特的地理環境、生計方式與人文傳統,催生了中國民眾特有的時間觀念,這種時間觀念的表述方式就是“歲時”。歲時是年度周期的時間符記,它以自然季節與人文活動為基礎。歲,原為上古的砍削工具,禾穀的一年一收與犧牲的年度奉獻都需要運用“歲”這一工具,久而久之,人們以歲指代年度周期。天上的木星因為其有年度周期的標示意義也被人稱為“歲星”。唐人孟浩然有詩雲:“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說的就是年度周期的變化。時,指季節,中國人對季節的認識是從風開始的。風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來路與性質,風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時令物候,風無蹤跡,而風行化成,“八風之序立,萬物之性成。”不同的風向帶來不同的季節,如東風送來暖暖春意,西風卻挾來肅殺秋聲,南風推擁炎夏,北風引入寒冬。季節更替、寒暑相推,合成年歲。歲與時的配合在中國很早完成,“連月為時,紀時為歲”。“漢魏以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認知水平的提升,世俗生活時間日益受到關注,人們在傳統的歲時祭禮的時序基礎上逐漸擴充、更新、形成歲時節日體系。

一般認為傳說的內容只有民眾情感或社會背景等方面的真實性,而在細節方面是靠不住的、編造的。但關於中秋月餅的來曆和產生的時間,月餅傳說的說法跟我們的研究結論卻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關於月餅來曆的傳說,最著名的是元朝末年朱元璋起義用月餅傳信的故事。這個故事版本很多,此處采用劉基故鄉文成縣的傳說。故老相傳,元朝皇帝為加強對漢人的統治,規定每十戶人家要設立一個“管家公”,且全部由蒙古人充當。這些人恃強淩弱、仗勢欺人,惹得民怨沸騰。當朱元璋起義軍定金華、下處州、克溫州後,鄰近郡縣的老百姓紛紛請求朱元璋除掉管家公。朱元璋起初想派兵去殺死這些人,可軍師劉伯溫建議說:“三郡的管家公那么多,分散在百姓中間,即使出兵,也不能一下盡除。這事還是讓我來辦,不出十天,除盡管家公。”於是,劉伯溫就挑選了幾十個人扮作陰陽先生,到各縣散播童謠:“且莫笑,看重九;重九交午未,人頭要落地。”老百姓一聽重九有大難,都很恐慌。接著劉伯溫又四處放風,說靈山普善先師給人托夢:中秋月夜子時,大家若對月吃月餅,可免重九大難。隨著中秋節臨近,老百姓爭相到糕點店買月餅。中秋節夜晚,老百姓要對月吃餅,一掰開月餅,發現餡裏有一張紙條,上書:“中秋子夜時,齊殺管家公。”老百姓甚感奇怪,奔走打聽,發現家家戶戶的月餅裏都有這么一張紙條,又回想起前幾天傳的童謠,料定這是神明暗中指點,平日心底的憤怒終於爆發,一起拿起菜刀、柴刀,一夜之間,把管家公殺得半個不留。

還有一個傳說,說月餅來自西域的“胡餅”:唐高宗時,有一年的中秋節,來唐朝經商的吐魯番人獻上他們家鄉的特產——一種很好吃的餅,表示祝賀。唐高祖看著漂亮的圓餅,覺著跟空中明月有點相似,就說:“應將胡餅邀蟾蜍”,就把餅賞賜群臣,一起吃起來,都說這餅非常好吃。從此以後,胡餅就在京城流傳開了。每到八月十五,就邊吃胡餅邊賞月,後來,又改叫月餅。還有故事說:漢朝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從國外帶回來芝麻、胡桃,當時人們用胡桃仁做餡,做出一種圓形餅,就叫“胡餅”。有一年八月十五,唐玄宗和楊貴妃一起賞月的時候,一邊看月亮一邊吃胡餅。唐玄宗說:“胡餅這個名字不好聽!”楊貴妃望著又大又圓的月亮,順口說:“這餅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餅怎么樣?”唐玄宗說:“好!”從此,胡餅就改叫“月餅”了。

這些傳說是老百姓對月餅來曆的解釋。這種解釋都是先人在生活中為了滿足自己或孩子們的好奇心而編出來的故事,其中有兩點是真實的:一是中秋節吃月餅的基本事實是真的,二是故事情節所反映的人們的愛國意識、熱愛團圓美滿生活的情感是真實的。至於故事裏所說月餅產生的過程和年代,按照傳說形成的原理,一般是不可信的。不過這些故事裏的有些內容,跟我們經過研究、考證得出的結論也有一致的地方:一是月餅產生的年代,按第一個傳說的說法,是產生於元末明初,我們的結論也是在明代;二是按後兩個傳說,月餅來自胡餅,我們的研究結論,也認為月餅是由胡餅演變而來的。

顧名思義,月餅也是一種餅。所以我們追溯月餅的源頭,先要從餅的曆史說起。

從形狀上說,月餅是一種圓形餅食。圓餅作為一種普通面食所產生的時間就很古遠了。“餅”在古代指所有面食的通稱,其中也包括圓形扁餅,後來才專指蒸或烤而成的扁圓形食品。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關於餅的記載。《墨子·耕柱》中說,有一個人,家裏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卻“見人之做餅,則還然竊之”,墨子說,這只有一種解釋,就是這人有偷竊的毛病。直到漢代,“餅”都是指普通面食。不管什么形狀的面食都叫餅。漢代與餅相提並論的是餌,也就是米飯,這跟今天的主食構成差不多。西漢史遊《急就篇》把餅與餌列為食物之首,說明當時它們是主食。唐代顏師古注釋“餅”“餌”說:“溲面而蒸熟之則為餅,餅之言並也,相合並也。溲米蒸熟之則為餌,餌之言而也,相黏而也。”“溲”就是浸泡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將面裏加上水使面和在一起,蒸熟了就是餅。將米兌上水,蒸熟了黏在一起,就是餌。東漢劉熙《釋名》說:“餅,並也。溲面使合並也。”意思跟前面差不多。

東漢時餅的種類已經比較多,《釋名·釋飲食》中列出了七種:胡餅、蒸餅、湯餅、蠍餅、髓餅、金餅、索餅。原文是這樣的:“胡餅,作之大漫冱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餅、湯餅、蠍餅、髓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胡餅是一種比較大的圓形的燒餅。做法是把胡麻加在面餅上烤熟。“漫冱”,是個連綿詞,又寫做“漫胡、曼胡、縵胡、鏝胡”,是“沒有棱角、模糊不清”的意思,後來音轉並義轉為“馬虎”這個詞。胡麻就是芝麻,西漢從西域引進。古時漢人把外族稱為“胡人”,所以當時芝麻就叫胡麻。上文中的意思是說,胡餅這東西為什么叫“胡餅”,有兩種解釋:一是它的外形是“大漫冱”的樣子,即沒有棱角、圓形的;二是由於這種餅加了胡麻。據《續漢書》記載:“靈帝好胡餅,京師皆食胡餅。”東漢時因為靈帝喜歡吃燒餅,京都裏胡餅很流行。後邊幾種餅的名稱都是根據外形或做法而起的。

胡餅在月餅的淵源上很重要。因為餅食雖然很早就出現了,但是漢代以前沒有記載餅的種類,不知道有沒有圓形的餅。通過《釋名》的解釋,我們可以確定,在漢代已經出現了胡餅這種圓形的餅,從外形上跟月餅相似,可以看作月餅的前身。

其他幾種在《釋名》裏沒有詳細解釋。根據後來的資料,可知蒸餅是蒸熟的面食,如饅頭一類;湯餅又叫煮餅,是在水裏煮熟的死面餅,比較硬;索餅是長條形的,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面條;據南北朝時的《齊民要術·餅法第八十二》記載,髓餅是用骨髓、油脂、蜜做成的餅:“以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廣六七寸。便著胡餅爐中,令熟。勿令反覆。餅肥美,可經久。”

漢代的做法也應類似。如此可知,漢代已經有髓餅這種用料很講究的餅了。其它幾種餅不祥。

魏晉南北朝時期,餅食的制作方式有蒸、煮、烤、烙、炸等,種類更加豐富。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餅類面食20多種。其中胡餅是一種很受人們喜愛的常見食品,有專門烤制胡餅的胡餅爐,街市上有叫賣胡餅的商販。據記載,王羲之曾被客人看到露著肚子在床上啃胡餅,吃相很不雅。晉代十六國中的後趙皇帝石勒小名叫石虎,“胡”與“虎”音近,叫“胡餅”犯了名諱,就將“胡麻”改稱“芝麻”,“胡餅”也改稱“麻餅”。有一種截餅,也就是乳餅,是在面粉中加牛乳或羊乳,並加入少量蜜糖。

魏晉南北朝已經有了面食中加餡的做法。石勒就喜歡吃用幹棗、胡桃瓤為餡的蒸餅。這時出現的燒餅就是一種羊肉餡的發面餅。《齊民要術·餅法第八十二》中有“作燒餅法”:“面一鬥,羊肉二斤,蔥白一合,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面當令起。”很像今天的羊肉餡餅。

隋唐時期,胡餅、蒸餅、湯餅都是流行的面食。胡餅在唐朝仍然叫胡餅,多了一種餅中加餡的做法。富裕的人家作一種個頭超大的胡餅,在其中加多層羊肉,每層羊肉間隔以椒、豉,用酥油潤和,放入爐中烤,肉半熟時取出來吃,叫做“古樓子”。胡餅以京城長安做得最好。白居易有詩《寄胡餅與楊萬州》:“胡麻餅樣學京師,面脆油香新出爐。”蒸餅基本上就是今天的饅頭和包子。湯餅有面片(餺飥)、面條、餛飩、牢丸(類似餃子)等。唐代有很多餅肆即餅店,其中胡餅肆最多。唐時有很多胡人商販,胡商開設的餅肆很常見。

唐代已經形成中秋節,不過飲食方面主要是擺酒席以賞月,還說不上有特色節令食品。北宋人陶穀的《清異錄》是雜采隋唐至五代期間的趣聞軼事而成的一部隨筆集,其“饌饈門”寫道,五代時有一位專賣四季小吃的張手美,“每節專賣一物”,到中秋就賣玩月羹。這是第一種見於記載的中秋節令食品。

宋代的餅類食品達到了比較成熟的程度,種類、花色空前繁多,工藝也趨於精致。這時“餅”還是面食的總稱。北宋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把餅分為“燒餅”“湯餅”“籠餅”三大類。其卷二“湯餅”條下說:“餘謂凡以面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yuè煮)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而饅頭謂之籠餅。”

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是一部記述南宋都城臨安(即今杭州)地方風物的書,對當地的祭典、節慶、民間文藝、手工業、物產等記載很詳細。“武林”是臨安的別稱。其卷六“蒸作從食”條下記載了許多面食,都是蒸熟的餅食,其中就有“月餅”,但沒做解釋。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也是一部記述南宋都城臨安的風俗物產的書,對其時各種市井情況描述十分詳盡,如寫酒肆飯館,一氣羅列菜名300餘種。在卷十六“葷素從食店(諸色點心事件附)”條下寫道:

市食點心,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且如蒸作面行賣四色饅頭、細餡大包子,賣米薄皮春繭、

生餡饅頭、飩子、笑靨兒、金銀炙焦牡丹餅、雜色煎花饅頭、棗箍荷葉餅、芙蓉餅、菊花餅、月餅、梅花餅、開爐餅、壽帶龜仙桃、子母春繭……

這段文字開頭說“市食點心,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就是說羅列的這些食品包括月餅是街市上平時所賣的食品,各個季節都有,不管什么時候都能買到。看來不是今天特別用於中秋節的月餅。其卷四“中秋”條下也沒提到月餅。

元代食俗基本延續宋代的格局,而食物名稱跟現代更接近。“胡餅”的名稱一般不再使用,而改稱“燒餅”。南北朝時也有叫“燒餅”的面食,那時的燒餅相當於今天的餡餅。而元代的燒餅跟南北朝的燒餅名稱一樣,所指的食品不同了。元代燒餅是烤、烙的面食。烤的方式有在爐裏烤的,有在熱灰裏煨熟的,烙的方式是在一種圓形平底鍋(鏊)上做熟。芝麻燒餅不再叫胡餅,就叫芝麻燒餅,加黑芝麻的叫“黑芝麻燒餅”。可見,從前的胡餅只是這時燒餅的一種。據當時高麗人學漢語的教材《樸通事諺解》,元代大都(北京)的燒餅有芝麻燒餅、黃燒餅、酥燒餅、硬面燒餅等。

以上就是中秋節令食品月餅正式出現以前,以胡餅為代表的餅類食品的簡要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元代以前餅類食品在用料、制作方式、工藝、花色品種等方面為月餅的出現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胡餅以及一些面粉中摻入酥油、蜜、糖或者以果仁、豆沙、糖、肉末、花料等做餡的圓餅、點心等,在外形、做法上跟後來的中秋月餅有類似的地方。

胡麻餅的制作技藝一直傳承至今,在有些地方這種餅還被當作中秋月餅,如浙江省衢州市的邵永豐胡麻餅就是如此。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作為胡麻餅是月餅前身的一種見證。邵永豐胡麻餅是手工作坊制作的一種小芝麻餅,在烤爐裏成熟,很香,略甜,酥脆,不油膩,是適合現代人口味的一種傳統美食。據當地人說,曆史上衢州很早就有麻餅了,到清朝光緒年間邵永豐品牌創立。舊時邵永豐麻餅可用作賞月、婚嫁、壽誕、上梁、祭祀、喪事等的食品、禮品和供品,也有特制的中秋賞月祭月的大麻餅。到中秋節時,邵永豐麻餅在當地往往供不應求。2006年“邵永豐”食品廠入選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2007年,邵永豐麻餅制作技藝成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現在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是“邵永豐”食品廠廠長徐成正,他創辦了邵永豐麻餅文化展示館和胡麻餅研究中心,並曾設立邵永豐麻餅傳習學校。現在,邵永豐麻餅平時就很受歡迎,中秋節時就當作月餅來賣,並推出了有精美禮品盒的產品。

中秋月餅是什么時候開始成為中秋節的節令食品的呢?對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說法。上文所舉出的三個關於中秋節由來的傳說,可以代表普通百姓的看法。他們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這些故事大都是由前人傳下來的,關於月餅產生時間的回答不一致:按月餅源於朱元璋起義的說法,月餅產生於元末明初;按後兩個傳說,月餅則出現於唐朝。

從事相關專業研究者的觀點也不一致,大多數學者認為中秋月餅出現於宋代,這種觀點舉出的主要依據是蘇軾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的詩句,和提到月餅的宋代文獻。有些學者認為中秋月餅出現於唐朝,依據是有文獻提到唐朝的某個皇帝曾在中秋吃餅賞月或把月餅賞賜別人;有的學者認為出現於漢代,並舉出相關的記載;有學者認為出現於明代,因為明代才有確切的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記載。楊琳在《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中秋節”一章中對中秋月餅出現時期的幾種觀點做了簡要的評述並對幾種相關的曆史文獻記載做了辨析,認為:“真正明確提到中秋月餅的是明代文獻……月餅作為中秋節的節日食品被人們普遍認同是從明代開始的。”

這些觀點哪一個更有道理呢?

首先要明確,我們所說的是“中秋月餅”,就是每年一到中秋節各地都吃的月餅,而不是平時吃的類似食品。中秋月餅這種節令食品有兩點關鍵之處:第一,它是圓形的象征圓月象征團圓的餅,第二,它是每到農曆八月十五人們都吃或用作祭品的一種餅。

我們在前文追溯月餅的曆史,從春秋戰國時期的餅開始談起,那是在講月餅的物質層面,在月餅的用料、配制和工藝方面經過一個怎樣的發展過程。月餅在剛剛出現為一種節令食物的時候,它就是一種比較美味、比較好看的食品,很快它又被人們完善,成了精美之物,這是由於中國人已經有了很長的制餅的曆史,有了充分的制作月餅的經驗、手藝。在月餅正式成為節令食品之前,已經有了多種跟月餅近似的食物,只是還沒有最後成型為月餅或者被用於中秋節慶,甚至已經有了同名也相似的餅食。所以在月餅成為中秋節令食品之前,相近的食品只是月餅的前身。

已有確鑿資料證明,中秋節正式產生於唐朝。學界也公認在唐朝之前沒有關於中秋節的確切記載。所以關於中秋月餅出現於漢代或者其他唐前時間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此前文獻包括漢代文獻所記載的只是餅食的情況,不是中秋月餅本身的事情。

唐初形成了中秋節,那么唐朝有沒有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呢?唐朝中秋節習俗主要見於大量賞月詩歌和一些筆記小說,這些文字記載裏極少說到中秋飲食,個別地方只是說准備“酒食”。可以說,目前還沒見到任何可靠文獻可證明唐朝已經有了中秋月餅。至於民間傳說,本來這種編故事、講故事的用意就不是講真事,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下結論的依據。所以可以肯定地說,唐朝時,中秋月餅還沒有出現。

宋代是不是出現了中秋月餅呢?

我們首先看蘇軾的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這首詩寫於宋哲宗元符三年,庚辰(公元1100年)農曆八月,蘇軾被任命為舒州團練副使,要離開廉州。廉州太守張左藏為他送行,蘇軾即席作《留別廉守》詩一首:

編萑以苴豬,瑾塗以塗之。/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懸知合浦人,長誦東坡詩。/好在真一酒,為我醉宗資。

小餅是在酒席間吃的一種點心,蘇軾贊它好看又好吃。“小餅如嚼月”指小餅外形如月,吃小餅像咬月亮一樣,這月亮也可能是圓月,也可能是彎月。從字面上來看,“小餅如嚼月”也可以解釋成“小餅像嚼過的月亮”,那就肯定不是圓月,而是彎月了。如果用意在“彎月”的話,直接說“小餅如彎月”或“小餅如新月”更好聽。所以這句話還是解釋為“小餅”前省略了一個“吃”字更好。詞語省略在詩歌創作中是常見的。拿起一個銀色的小餅來吃,像取天上的明月入口一樣,是很有意境和豪情的,符合蘇軾的豪放詩風。“中有酥與飴”是說小餅中有酥油和飴糖,入口酥軟香甜。飴糖是一種用米和麥芽為原料制成的糖。就這兩句話的意思來看,蘇軾所吃的小餅很像是月餅。但是也不能肯定,因為前文已述,宋代餅食的種類很多,許多品種都很精致,有不少餅都是加酥油、糖或蜜來制作的,如《夢粱錄》中就列了“油酥餅兒”。總之,小餅不能肯定是月餅,可是也不能斷定不是月餅。

再看這首詩作的時間是不是中秋節。根據前人的考證,可以肯定是在農曆八月。緊隨其後的是一首《瓶笙詩》,詩題下有幾句簡單的說明,其中有:“庚辰八月二十八日,劉幾仲餞飲東坡。”也是在餞行的酒席上做的詩。那么《留別廉守》應該作於八月二十八日之前,具體日期不能確定。按一般情理,跟八月二十八日這次餞行不會相隔太久,中秋節之後的可能性更大,但在八月十五前後一兩天也不是沒可能。再看詩歌的總體內容,是跟友人或同僚在告別宴席上做的詩,除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這句涉及到月亮以外,其餘詩句沒有露出節日氛圍,如果是在中秋節期間所作,十有八九在詩句中會提到跟中秋節有關的字眼或內容。當然即使是在八月十五所作,不提中秋節也不是沒有可能。總之,從時間上來看,這首詩作於中秋節期間是有可能的,但是不能肯定。

從以上兩方面看,經常被人們引用為詠月餅的這兩句詩,不能用來當作宋代已有中秋月餅的依據。

另外一種被作為宋代出現中秋月餅的論據的是,《武林舊事》和《夢粱錄》都提到了“月餅”,但是前文說到了,在這兩本書中,月餅都是作為平時吃的面食或點心列出來,在這兩部書中都有專門的“中秋”條目,都沒有談到中秋節吃月餅的事。在宋代鄭望的《膳夫錄》中有“卞(卞梁)中節食”一項,列舉一年中各節日的食品,其中有“中秋:玩月羹”,而沒有提月餅。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是作者在南宋時來到臨安後回憶北宋汴京繁華景象的著作,其中對節日風俗敘述較為細致,在“中秋”條目下,寫到中秋節人們大量飲酒以及各色果品上市,也沒提到月餅[23]。因而可以說,雖然文獻記載中出現了“月餅”這種食物,但是並不能說明宋代月餅已經是中秋節令食品,它很可能只是一種外形像月亮的餅食,並且據記載是四季都有的日常食品。

需要說明的是,宋代制作餅食、點心的工藝已經很發達,品種花色很多,跟中秋月餅差不多的餅食、點心也有不少,甚至有了名叫“月餅”的,而且中秋習俗已經很興盛,可以說,這個時候出現中秋月餅是完全可能的。但是至今沒有發現宋代中秋吃月餅的可靠記載,所以我們沒有依據說這時已有了中秋月餅習俗,至少,這時沒有形成比較明顯的引人注意的中秋吃月餅的習慣,以至於記錄宋代風俗的文獻都沒有記載。

元代的民俗文獻也沒有提到中秋月餅。如熊夢祥《析津志》是一本專門記錄大都(今北京)風俗的書,其中寫了賞月風俗和各種新上市的瓜果,但沒提月餅。

明代文獻出現了關於中秋月餅的大量記載。沈榜所寫的《宛署雜記·民風》“八月饋月餅”條目下說:“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意思是說,無論士紳官宦之家,還是庶民百姓家庭,在八月都要做面餅相互贈送,餅大小不等,叫做月餅。市面店鋪有的用果仁果脯做餡,巧立名稱,形狀多樣,有的月餅一塊就值幾百錢。由此可知,這時的月餅是在八月裏為中秋節特制的,成為各家送人的禮品。而且這時的月餅已經有各種花色,甚至有了比較華貴的月餅。田汝成(約1503-

?)著《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中說:“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這裏點出了中秋吃月餅的含義,就是親友團圓。明萬曆年間有一位太監寫了《明宮史》,其中寫道:

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幹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合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明代此類記載還有很多。毫無疑問,明代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已經出現並風行於世。

四、明朝中秋月餅的登場:本是拜月供品

為什么南宋時期中秋習俗已很興盛、餅食制作也很發達,卻沒有出現中秋月餅,而在明代風行中秋月餅呢?

我們先比較一下對兩個朝代中秋習俗較有代表性的文獻記載,看其中內容有什么不同。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卷四“中秋”條下寫道: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晚不絕。蓋金吾不禁故也。

這段文字是現存文獻中對南宋中秋習俗的描述比較細致和全面的。從中可以看出,南宋時期中秋習俗的主要內容就是賞月,其次是家人團聚、喝酒宴飲。不過親人團圓的主題並不突出,家宴是在月台之上或者方便賞月的地方,喝酒也是為了賞月時盡興。字裏行間透出中秋之夜在月色下盡情狂歡的意味。雖在其他文獻裏可見到中秋拜月的記載,但是拜月在節俗中所占位置很輕,遠不如賞月重要,關於宋代中秋拜月的記載也很少見。

根據新華社、人民網、中新網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上海共享單車企業進入歐洲,混合動力自行車能走得更遠嗎?上海共享單車企業進入歐洲,混合動力自行車能走得更遠嗎?

    7月6日下午,共用單車品牌Eazymov新聞發佈會在上海舉行,正式宣佈品牌的旗艦產品——混合動力自行車於義大利與希蠟成功落地。 [詳細]

  • 2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6月23日消息,小米終於啟動港股招股,在香港四季酒店召開全球發售新聞發佈會。此次出席的高管有,小米創始人雷軍以及聯合創始人王川、黎萬強、林斌、洪峰、劉德以及CFO周受資等董事長雷軍及高管一行在香港面基投資者和媒體。 [詳細]

  • 3海產熱到死 日本元貝皇缺貨貴三成海產熱到死 日本元貝皇缺貨貴三成

    ■今年海味供應約少三成,市民過中秋想食靚海味,荷包隨時「大出血」。全球氣候暖化,北半球多地近月備受高溫煎熬,內地東三省、日本、韓國等地錄得近攝氏40度高溫,其中盛產遼參的大連有6.8萬噸海參熱熔致死。事實上[詳細]

  • 4張曉明: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張曉明: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張曉明在講話中強調,港澳辦在新時代更好地履職盡責,需要把握好四個角色定位。國務院港澳辦網站圖片「新老港澳辦人」聚首座談成立40周年 當好「一國兩制」事業傳承人奮進者據國務院港澳辦網訊,9月13日上午,國務院[詳細]

  • 5人體冷凍、技術奇點、意識上傳……科學家有一天或會參透長生不老人體冷凍、技術奇點、意識上傳……科學家有一天或會參透長生不老

    1967年1月12日,加州格倫代爾學院(Glendale College)心理學教授詹姆斯·貝德福德(James Bedford)剛剛死於癌癥,邁出了重獲生命的第一步。那天,教授成為第一個接受低溫懸置的人,置身於-32華氏度的液氮中。[詳細]

  • 6CNN:果蠅視覺理解能力幾何?CNN:果蠅視覺理解能力幾何?

    眾所周知,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生活在神秘的社交性的觸覺和氣味世界中,但他們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感知和整合靜態視覺資訊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熱門話題。一些研究人員指出黑腹果蠅光學系統的解析度是有限的,但是其他研究人員則註意到在黑腹果蠅看似[詳細]

  • 7科學家揭開“腦進水”之謎科學家揭開“腦進水”之謎

    如果再有人對妳說:“妳腦子是不是進水了?”時,妳可以明確的告訴Ta,對!不光現在進水,我們的大腦每天都在進水。近日,研究人員已經發現水從血液流向大腦的方式。 [詳細]

  • 8斯里蘭卡總理復職 結束憲政危機斯里蘭卡總理復職 結束憲政危機

    ■總理維克勒馬辛哈發表演說。 美聯社斯里蘭卡持續近兩個月的憲政危機終於落幕,10月底被總統西里塞納解職的總理維克勒馬辛哈,昨日獲西里塞納重新任命為總理,並宣誓就職。立場親印度的西里塞納於10月26日解除維克勒[詳細]

  • 9黃維樑念余光中:「他鞠躬盡瘁為文學」黃維樑念余光中:「他鞠躬盡瘁為文學」

    ■1970年代的余光中。選自《古堡與黑塔》,香港中華書局出版。著名詩人余光中日前因病逝世,文化界故友們紛紛表達哀思。香港學者、作家、原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黃維樑研究余光中的作品並書寫評論近五十年。曾說由[詳細]

  • 10世界上最大的“大腦”——類腦超級計算機SpiNNaker世界上最大的“大腦”——類腦超級計算機SpiNNaker

    據外媒報道,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激活”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腦”——一台類腦超級計算機SpiNNaker。據曼徹斯特大學官網介紹,這台計算機擁有100萬個處理器內核(processor cores),每秒可進行200萬億次運[詳細]

  • 1184%港人曾用流動支付84%港人曾用流動支付

    ■左起:HKIRC署理行政總裁秦佩文,香港互聯網協會執委宋德嘉。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岑健樂攝近九成小額交易 最憂私隱外洩近年流動支付宣傳攻勢浪接浪,惟有調查顯示,市民對使用流動支付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一項昨日公佈[詳細]

  • 12貝索斯的太空夢正照進現實貝索斯的太空夢正照進現實

    由全球首富傑夫·貝索斯所創辦的藍色起源,距離夢想的實現越來越近。 美國當地時間4月29日,藍色起源火箭成功發射,這是這家公司今年的首次發射,也是史上第八次,與之前所不同的是,此次成功發射進一步奠定了藍色起源最快在今年底實現真正將人類送上太空進行[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雷軍:不糾結小米是硬件還是互聯網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新物種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