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新 聞 > 專 題 > 科技 >

數字化轉型成為傳統零售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過程

更新時間:2018-05-19 19:12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4051043

數字化轉型成為傳統零售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過程

在成都舉辦的2018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與創新論壇上,永輝超市董秘張經儀在圓桌論壇中表示,大家對永輝的認識有三個:生鮮、合夥人、超級物種。但是公司目前正在做的事,就是用數字化驅動業務。

零售行業以前太落後了,但是如今,互聯網大佬也都在進入這個領域,在未來三年,最多五年,中國零售一定會進入數字化零售時代。這也會是未來永輝的品牌。

近幾年,零售企業在經濟增長放緩和網購的沖擊下一直面臨實體店客流減少、銷量下降、利潤減少等問題,數字化轉型成為傳統零售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過程。

整個實體商業正在以不可想象的速度被重構,實體商業會越來越關注消費體驗,為消費者打造吃喝玩樂購這樣一個一體化的體驗和場景,已變成實體商業的重中之重。

消費者正逐漸改變著巨量市場的遊戲規則,數字化將成為零售業的重要特征和突破。同時擁有在線業務和實體門店,打通線上線下零售業務才能夠贏得新零售時代的未來。

在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展台上,人工智能為大型手扶電梯設備帶來“預測性維護”。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人工智能可預測出專業機械設備出問題的部分,讓技術人員提前採取措施。這種“預測性維護”適用工業生產中的各類設備。

歐洲最大軟件公司思愛普負責物聯網和數字化供應鏈的高級副總裁塔爾鮑爾評價說:“人工智能讓機器間實現互聯,如果從一台機器獲取了信息,就能開始預測它的運行結果,於是就能預測何時需要維修保養、預測產品質量,甚至預測整個物流程序,生產運營模式不再是以往那樣遇到問題才被動反應。”

思愛普在展會上展示了模擬飲料裝瓶作業的生產線。傳統生產線僅能將一種顏色的液體灌入每一個瓶中;在人工智能助力下,新型生產線上的大量數據被實時反饋和分析,最終實現給每個瓶子注入不同顏色液體的高效“個性化”生產。

這些是人工智能諸多應用一部分。國際數據公司認為,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到2021年,全球75%的商業企業應用將使用人工智能,超過50%的消費者將與客服機器人互動,超過90%的新工業機器人將借助人工智能。

不過,人工智能技術還遠沒到取代人的地步。德國TNG技術咨詢公司高級顧問克魯格告訴記者,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往往是針對問題提供解決方案,遠沒有成熟到可以像人類一樣應對不同場景下的繁雜問題。

網絡化是“工業4.0”的核心組成,物聯網在工業中應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國際數據公司的報告說,物聯網平台將工業生態環境中的各個元素串聯起來,廠商可聚合生態中的合作夥伴形成產業聯盟,探索商業模式、協作與分工、推動物聯網解決方案在更多應用場景落地。

在中國華為公司的展台上,一個機器人捧著一個方形盤子,上面載有一個球,為了保持球不滾落,機器人要實現非常穩定和精確的操控,這就需要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協助完成高效的聯網操控。

不過,在5G技術開始大規模應用前,4G下的物聯網仍有廣闊應用場景。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物聯網市場推廣經理餘浩恩告訴新華社記者,目前物聯網的一些日常應用,如智能電表、水表等都可利用現有4G網絡來完成,基於4G的物聯網設備成本上已能做得比較低,適合大規模推廣應用。

“相比而言,5G標准還不成熟,而且先期出來的產品成本可能較高,5G帶來的低時延等優勢更適合一些需要精密操控的行業應用。”餘浩恩說。

德國博世公司也在大力推動可實現產業數據交換的開放產業標准,讓物聯網和工業4.0中各類合作夥伴能夠實現真正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鑒於物聯網在行業中的重要性,主要國家都在投入發展,中國市場尤被看好。國際數據公司預計,到2021年,中國物聯網平台支出將在全球排名第一,在全球佔比將超過30%。

為提高工業生產效率和安全性,工業機器人一直是各國技術競逐的焦點。這屆工博會展館中,各形態的工業機器人是非常吸引眼球的存在。

德國庫卡機器人公司在會上展示了最新推出的輕量級人機互動機器人。這款機器人主要用於電子工業生產,重3公斤,可變換6種角度在60厘米范圍內作業。現場展示的3台樣機分別模擬了實際生產中的不同場景。機器人能在不同設定模式下,配合人在操作現場的需要,按不同軌跡、不同力度作業。

“安全是人機合作需要首先考慮的因素。”庫卡機電系列產品負責人卡德克告訴記者。現場展示中,靈活的機械臂在人手誤碰後會迅速停止作業。

卡德克說,這款機器人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出色的適配性。其中一台樣機搭載了三維感知攝像機,能對現場任何環境變化做出靈敏反應,即時調整操作軌跡。現場一塊屏幕還實時顯示機器人作業時的各項數據變化,數據會同步上傳至庫卡的企業雲端,反映機器人工作時的關鍵性能指標。

卡德克說:“這款機器人預計會在2019年正式推出。中國作為電子工業大國,有望成為這款產品的最大市場。”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最新數據,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數量持續增長,中國自2013年起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並保持強勁增長。制造業強國德國的工業機器人也位列全球三甲,反映了其高度的工業自動化水平。

“2018科博會中國科技創新論壇”於5月19日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辦,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出席並演講。

其表示隨著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增強現實等等先進技術的發展,新一輪工業革命影響的是世界每一個角落,“數字化轉型”的緊迫感已近在眼前,“轉型”已經是“不轉不行”了。

基於這一點,韋青指出,我們不僅是要做合格的中國人,還要做一個合格的地球人。因為我們目前採取的所有舉措,都會對我們的下一代的國際生存空間產生影響,我們這一代人肩扛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韋青:大家好!經過一上午的報告,大家對AI有了進一步了解,作為業界人士,我們更希望大家不只是看熱鬧,坦白講,熱鬧已經足夠多了。在媒體上大家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理念,到處都是,但是在媒體上能夠把AI說清楚的機會還不是很多。為什么呢?因為這個技術發展太快了,別說沒有實際開發過AI應用的的記者,就算是學習過AI的知識,如果不是隨時更新,分分鍾有被淘汰的風險。因此能夠把AI講清楚,難度還是蠻大的。

今天很多專家發表了他們的觀點,在此,我也希望根據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和體會,帶給大家的一個思路,希望聽眾們不僅僅是通過新聞,自己也能夠做一些試驗或者更深入的調查,形成自己的觀點。

我相信對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的生活,包括我自己,在未來5年,10,20年的時間內,一定會受到AI的巨大沖擊,就像我的標題所提出的,我們即將迎來的是一個“萬物重構”的社會;或者說,我們的社會一定是會重構的,也可以稱為數字化轉型。但是能否贏得先機,沒有人有現成的答案,因為這是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大家都在探索,我自己也沒有答案的,但是有實際經曆的體會,以及主動應對變化的行動。我們到底是屬於被淘汰的一方,還是贏得先機的一方,在沒有完成這一輪變化之前是很難下定論的。因此我們更需要掌握理解技術發展本源的能力,從而提高我們認識變化規律的水准,方能夠提高我們應對變化的行動效率與效果。

今天的論壇話題很好,沒有只是講人工智能,而是把智能經濟與人工智能結合在一起。要知道,對我們整個社會而言,人工智能只是一種高效的促進社會發展的工具,它帶來的是整個社會經濟、人文等各個方面的變化。如果只把它當作一種技術,當作人臉識別,自動翻譯,理解的層面就太低了,遠遠沒有表現出它的巨大革命力量。

今天我的演講框架,是基於一個全天的培訓教材,要壓縮進一、二十分鍾,是不可能的。但我還是先把講義架構留下來,細節就不多講了,知識挑一些主題。這樣我們既可以對當今科技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形成一個概括的認知,又可以在智能社會發展次第論和當下的應對措施上多一份相對深入的理解。

我們首先要領悟這個時代的特點,然後我們還要知道科學技術在時代演繹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提出一個發展的次第論。為什么是次第論呢?事物的發展有其客觀規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理解事物發展各階段的前因後果,並因之而次第演進,才可以最高的效率,實現最大的效果,不會因盲目發展而浪費時間與資源。正是由於人工智能的巨大革命能力,我們實在是承當不起任何無益的時間與資源的浪費,否則的確有被淘汰的危險。

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增強現實等等先進技術,看似眼花繚亂,實際有脈絡可循,這個我後面會解釋。人類是不可能一下就進入智能時代的,智能社會的來臨,是需要很多前提因素促成的,它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前人有種智慧的說法,稱為“聖人畏因,凡人畏果”,也就是事物的發展要抓住其成因,如果只是在結果上下功夫,很容易陷入“鏡中花,水中月”的尷尬地步。“果”就像冰山一角,等你看到了,它底下的巨大成因,八成早已拋棄你於腦後了。如果只是在“果”上面做文章,不去在“因”上下功夫,就沒有可能去引領這個時代,也很難順應這個時代,八成是會被這個時代推著走,這樣做事太被動。最後還要針對現狀指出當下所應採取的態度和方法,我們不僅是要做合格的中國人,還要做一個合格的地球人。這一輪的工業革命,影響的是世界每一個角落,在工業革命中我們每一個人要重新定位自己,應該說全部歸零,也就是說不管個人,企業,甚至國家,過去有多么大的成就,多么大的成績,在這一輪工業革命當中,都有可能被淘汰,當然,也都有可能再次崛起,其區別,在於審時度勢,在於積極革新,在於努力擁抱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技力量。

好,言歸正傳。首先,我想先問幾個問題:

為什么會焦慮?

為什么要轉型?

我們的下一代會怎樣?

在這個時代,最缺的其實不是知識,也不是資金,這個時代最缺的是思考的能力,是鑒別的能力。大家去觀察一下你周圍,有多少人只是盲從於媒體上看到的,聽到的,有多少人懶得去實證,去體驗,去學習。大家只滿足於二手的信息,而不去做最起碼的分析,中華民族幾千年留存下來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還有多少人是在身體力行。恰恰這個巨大變革的時代,亟需這種能力,否則極其容易陷入炒作的陷阱而不自知。

炒作的東西讓大家感到惶惶不安,這是因為思考能力的欠缺,比如說前一兩年開始人工智能的話題很火爆,這股浪潮還沒過去,大家發現區塊鏈又熱起來了,如果這些原本很嚴謹,需要厚積薄發的重大科技進步,都能夠這樣靠媒體火熱起來的話,那么說不定再過一兩年,這些話題就再熱門了,甚至再次陷入過去曾出現的“過街老鼠”的境地。但麻煩的是,這些科技的力量的確是很重要的“國之重器”,如果舉國的支持力度是隨著輿論的導向而變化,而不是由業界自己的堅定信念所決定,那對於真正的社會進步是非常不利的。當我們“鼓吹”的時候,就很難有精力去理解本質,就會把一個很好的東西變成媒體的話題而消耗掉了。

再談“轉型”,其實“轉型”是過去一兩年的話題,今年再跟一些領導和朋友們交流,大家的共同體會已經是“不轉不行”了。“數字化轉型”的緊迫感已近在眼前,套用一句俗語,如果稱數字化轉型的危機為“門外的野蠻人”。時至今日,野蠻人已經走進了家門。我們還要認識到,由於這場工業革命的本質,我們目前採取的所有舉措,都會對我們的下一代的國際生存空間產生影響,這也是我為什么說要“做一個合格的地球人”的原因。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這一代人肩扛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有的成功都是過去時,我們的行業只尊重創新。” 這是我們公司的現任CEO Satya Nadella(薩提亞.納德拉)說的話,這是我們在高科技行業每天感受到的壓力,也是動力。多年以前,微軟公司的創始人BillGates(比爾.蓋茨)先生也說過“微軟永遠只有十八個月的壽命”,同樣意味著不變革就要被淘汰的深刻理解。如果上溯到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前賢們就說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雖舊邦,其命唯新”,其實古今中外對於變革的理解大同小異,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認為我們的這個時代會與從前有所不同呢?

我們現在面臨的時代特征,從某種意義而言,並無新意。大家也知道有一句話叫“陽光之下無新鮮事”。我們只要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當然如果能從工業革命的前奏“文藝複興”和“啟蒙運動”開始更好,認真探究曆史發展規律,大致摸清現在面臨的是什么時代,以及我們應該是採取什么樣的方式,去引領這個時代,那么不管輿論熱門的是什么話題,可以是人工智能,可以是機器智能,可以是專家系統,可以是概率論,可以是貝葉斯函數,當然也可以是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5G,IPV6,虛擬現實,混合現實,增強現實,等等,等等,還可以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化4.0,數字孿生。名詞無所謂,關鍵要把握住本質,本質是什么呢?近代史也同時是一部科技史,每一輪的變革,大都是人類掌握了一種新的能力而使社會生產力得到遷躍式的進步,當舊有的生產關係無法滿足新的生產力時,變革就產生了。

綜合來看,之前的幾次工業革命,大都以代替人的四肢肌肉能力為目標。這一次為什么大家越來越緊張呢?因為這一次是是沖著腦袋去的。原來以代替四肢為目標時,人類已經逐漸接受現實。就比如說現在,如果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被要求出去跟一輛汽車賽跑,無論短跑長跑,大家會覺得很無聊,因為事實早已形成。其實在我們不自知中,代替你大腦的行動已經出現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給大家出一個題,把3開7次方,誰可以心算做出來?做不出來的,但是你給計算器,一個十幾塊錢的計算器,就可以做出來。其實我們的人腦在很多方面,已經趕不上“矽基”大腦的能力了,這跟人工智能是否代替人類就沒有什么關係。

那么,大家倒是可以仔細想一下,為什么我們可以接受一個十幾塊錢的計算器代替人的很多計算能力,而人的價值似乎並沒有喪失掉,但我們到底懼怕人工智能什么呢?仔細思考的話,如果不理解人的長處在哪裏,機器的長處在哪裏,和人如何借助機器的長處增強自己的長處的話,那可能才是懼怕的淵源。

再往下講解之前,我補充一個話題。AI(人工智能)這個詞,在昨天另外一場科博會的討論中,與會人士都開始形成一種共識,就是“人工智能”這個詞可能不夠精確。它用在幫助大眾理解是很形象的,但其本質應該還是機器智能。把這個概念理解透了之後,作為一個“人”你就會發現,你的價值是有主觀能動性,你是可以把機器智能當作一個工具來使用,而不是如“人工”智能所暗示的那樣,是可以被代替的。如果作為一個人,看到這么一個強大的工具,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充分利用它來強大自己,而是擔心被它所代替,不是沒有可能,而是提前放棄了“人”之所以為“人”的能力、責任、權利與義務。你如果總覺得“鬥不過它”,這就極其危險了。以目前發展局勢來看,人類進入智能時代是大概率事件,那么作為人的很重要的一點,這裏指的是每一個人,你、我、他,所有人,都要學會去利用AI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我們的能力。

但是,這種科技的進步確實有風險。在哪裏呢?就在我們的主觀能動性裏面。如果我們不能夠主動的去利用AI作為一種工具提高你的能力的話,你、我、他,確實有可能被另外一個以這種強大能力為工具的人所淘汰。人類曆史上曾經出現過類似的能力,那就是核能。同樣的核能,用得好,就是助力人類社會發展的能源;用得不好,就變成巨大殺傷力的核武器。誰主動的掌握這種能力,誰就把握住了命脈。所以大家要警醒。你是主動擁有這種能力還是被動的放棄掉,這是有關存亡的大事。

對於科技發展的態度,人類已經有很多經驗和教訓了。在英國剛剛出現汽車的時候,曾經有一條紅旗法案,以法律的名義要求汽車不能跑過馬車。當初制造馬車的商家,對待汽車的態度是我要造一台更好的馬車,結果怎么樣?在科技界,其實我們並不擔心落後,因為可以追趕;也不擔心我們愚蠢,因為我們可以學習;甚至不擔心我們無知,因為我們可以改變。最擔心的,是“不相關”,在英文是

“Irrelevent”,這才是絕望。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不是你落後了,是你不相關了,馬車和汽車的競爭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就是馬車變得“不相關”了。人家都不跟你玩這個遊戲了,你連繼續玩遊戲的資格都沒有了,因為遊戲規則改變了,這是非常危險的。大家可以看到過去的十幾年多少行業已經被動地“不相關”了,還有多少人正在潛移默化地“不相關”了。所以,我們不怕沒能力,我們不怕落後,但絕對不能“不相關”。這很重要。

這是Satya在上星期微軟一年一度的技術大會Build 2018上的一張演講稿,他用“WorldComputer”把未來智能社會的本質抽象出來,世界將是一台電腦。這是很抽象也很形象的比喻。微軟認為世界將會變成一個電腦,那微軟提供的是一個稱為Azure的雲計算平台,也可以認為是一個為世界大腦做貢獻的操作系統。它部署在全球各地,包括中國,為全人類服務。

那么這個大腦幹什么?實際上它就像人類的神經系統一樣,從大腦,到脊髓,到神經叢,再到末梢神經,相應的,Azure 公有雲加AzureStake本地雲再加SQL服務器和相應的R+Python人工智能算法支持就代表了類似於大腦的中央智能,而Azure IoTEdge可比擬於脊髓和神經從的邊緣智能,然後到Azure Sphere己經類似於末梢神經的末梢智能。像我手中拿的這個產品,就是一個安裝了Azure IoTEdge的邊緣智能設備,我把它安裝在我自己家中,再配上這些無線傳感器,就形成了我自己家中的基於Azure雲計算平台的邊緣智能感知和行動系統,也就是同時具備中央智能和邊緣智能以及感知、計算與行動能力的智能家庭系統。

這張圖的這兩個人大家應該研究一下,左邊這個是特斯拉,右邊這個是愛迪生,100年前人類社會在進入電氣化時代時,同樣經曆了淘汰與被淘汰的過程。當初我們熟知的愛迪生充當了落後時代的角色,特斯拉是把我們人類引進電氣化時代的英雄。現在曆史又要重演,我們要進入智能化時代,類似的的過程,類似的借口,當時是借口直流電“不安全”、“不可靠”、“有危險”,理由何其相似。曆史在重複演繹,關鍵是我們是否努力擁抱這種先進的技術,成為時代的領先者。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本質是什么?

“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伴隨著科技的突破,都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革命。而每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結果,都是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之所以稱其為革命,因為是降維的打擊”

科學技術為什么沖擊那么大,AI為什么沖擊那么大,最關鍵的就是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所以能夠運用這種能力的個人、公司或者國家,就具備了降維打擊的能力。

當然,除了理解科技的本之外,還有節奏的把握。不是說只是快就可以的,要有節奏,亂彈琴,再快也不好聽。而節奏感,是比快更高的一種境界。這是成都武侯祠的名對,清朝趙翼對諸葛亮的總結:

其中第二句,“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對我們的技術決策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現在講解“雲-物-大-智”發展次第論。次第者,順序也。以因果論,智能時代的因,其實是數據,所以我們說,“數據”是智能時代的口糧。那么數據的現狀呢?應該說還不夠好。不夠好的原因,是因為數據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高質量的數據越多越有效。為什么數據的現狀還不理想呢?現在的很多數據,其原始數據結構,並沒有為要產生人工智能算法的要求來設計,因此利用的效率並不高。而這這種設計理念,應以萬物互聯的社會需求為導向,其最明顯的標志,只要形成“時空”大數據的結構。

“時”與“空”是很有趣的概念,宇宙也是時空,“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世界還是時空。當我們以建立人類所處世界的“時空大數據”結構時,我們就有可能建立起這個世界的“數字孿生”(DigitalTwins),到那時,這種數據結構產生的大數據估計就有資格成為智能社會的優質口糧了,慢慢的,就養育出一個智能社會出來。

而能夠承載這么大的萬物互聯社會的公共計算基礎架構,則非雲計算架構莫屬了。這就是雲計算的本意。那么大家可能就明白,要不要用雲計算,跟安全、可靠關係並不大,那些是暫時的借口,不用的理由只有兩點,與你們家、你們公司要不要接市電或自來水是一樣的,那就是你的數據量還不夠多,你的計算量還不夠大,那么你要考慮的,其實是剛才講的“相關性”話題。

現在我們再把這個雲、物、大、智的發展順序倒推,很多公司要進入AI時代,大家很快就會發現AI如果沒有數據是沒得搞的,從生意來講,把你的有限經曆去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搭建數據平台,你的生意來源可能遠大於所謂的人工智能。

這樣一張圖,大家可能知道為什么說智能社會可以以人為比喻,就像古人所說的“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那咱們可能就“則近AI道矣”。例子是什么呢?當你手碰到一個燒紅的火塊時,它會條件反射地收回。這就是邊緣智能,如果什么都讓大腦計算的話,神經信號由手到腦,計算完後再把抽手指令由腦到手,手也燒焦了(信號傳輸時間太長),大腦也燒焦了(所有神經信號都由大腦計算,工作量太大造成的)。

最後的話,我說人工智能要以人為本,尤其要注意技術不是拿來吹的,也不是拿來炒的,是拿來用的。拿來評比的技術是沒有價值的,只有拿來用,為人類謀取福祉的技術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技術。

我們還要預防新迷信的出現,AI變成新迷信,區塊鏈變成新迷信了,那就麻煩了,社會的精力就不在科研上了,這不可以,它就是一個工具,是要拿來用的。

根據人民日報、金融界、中國政府網、中青報等採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演習後發現榴彈短少 台軍全面清查演習後發現榴彈短少 台軍全面清查

    據中通社報道:台軍「漢光演習」結束後,陸軍第八軍團下轄裝甲旅日前清點彈藥時,發現40毫米榴彈練習彈數量與清冊不符。軍方22日回應,已成立專案小組清查中,並將檢討究責,防範類似事件重演。 [詳細]

  • 2「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

    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港稱量子電腦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詳細]

  • 3 哪些核心技術, 還在“卡脖子”? 哪些核心技術, 還在“卡脖子”?

    劉亞東認為,缺乏科學武裝、缺乏工匠精神、缺乏持之以恆的情懷,成為阻礙中國攻克一些核心技術的共性原因。 “我國科技創新已進入跟跑、並跑、領跑‘三跑並存’的新階段。其中,2016年,全國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15676.7億元,超過歐盟15國的平均水準2.0[詳細]

  • 4軍售化整為零 美賣台36戰車軍售化整為零 美賣台36戰車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防部證實,將出售36輛AAV7A1型兩棲突擊車,這項總額為8360萬美元(約6.55億港元)的訂單由英國航太系統公司負責,預計2020年7月完成。兩岸學者表示,華府以小規模的個案方式處理軍售,是想降低中國大陸的強烈反應,但對台軍售違背中美三個聯[詳細]

  • 5穗智能機器人產業達600億穗智能機器人產業達600億

    據報道,記者7月1日從中國計算機學會廣州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十五周年暨「智勝未來、智造廣州」專題論壇獲悉,目前廣州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人民幣(約為593億港元),機器人生產量居全國第二。而廣州亦正在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打造[詳細]

  • 6科大校友研平價潛拍機 透視海底科大校友研平價潛拍機 透視海底

    海洋世界深不見底,吸引不少海洋愛好者去潛去拍去發現,但市面上的潛拍機價格高達八萬元且大多作工業用途。香港科技大學碩士校友組成的團隊研發出主打大眾市場的潛拍機,售價只是1.6萬港元,可深潛水底五十米,電池續航達四小時。[詳細]

  • 7「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地月軌道「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地月軌道

    據新華社報道:5月21日,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4日11時06分,「鵲橋」中繼星成功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里的Halo使命軌道。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2018年底人類首次窺探月背而發射的嫦娥四號[詳細]

  • 85G到來將催生更多智慧生活應用場景5G到來將催生更多智慧生活應用場景

    ​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中國預計將在202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24日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七屆港股100強頒獎典禮上,眾多嘉賓看好5G商用市場,認為5G的到來將催生更多智慧生活的應用場景。 [詳細]

  • 9貝索斯送人上太空 旅費156萬起貝索斯送人上太空 旅費156萬起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亞馬遜(Amazon)兼太空探索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創辦人貝索斯2019年擬實行首次送人上太空的計劃,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該火箭公司計劃向乘客收取約20萬至30萬美元(約156萬至234萬港元)的太空旅費。[詳細]

  • 10機場App升呢 行李拎得即知機場App升呢 行李拎得即知

    ■林天福(右)介紹流動自助登機櫃位iCUSS。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新功能程式下月有售可多次重用 不必一過關撲去輸送帶苦等機場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在香港機場行李輸送帶苦候行李抵達一直為旅客所詬病。為提升旅客[詳細]

  • 11C919大型客機第三架機首飛成功C919大型客機第三架機首飛成功

    ​28日,記者從商飛公司獲悉,當日12時45分,C919大型客機103架機平安降落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圓滿完成第一次飛行,標誌着目前共三架C919飛機進入試飛狀態。 [詳細]

  • 12中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下水中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下水

    ​據新華社報道:中船重工武船集團為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打造「深海一號」8日在武漢順利下水。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為中國大洋調查再添一利器。[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

「九章」量子神算 秒解億年難題


返回首頁